首页 教育新闻

四月校园茗飘香,承云湖畔茶事“新”——宜兴高职校手工绿茶“承云紫笋”诞生啦!

  • 2024-04-09 14:55
  • 阅读 3551
分享到:

手持茶篓,手指微舞,一捏、一提、一放,片片嫩芽入茶篓,袅袅茗香绕茶园。

4月1日的承云湖畔,清风拂面,阳光灿烂,宜兴高职校“承云茶创园”迎来了种植3年以来的“首摘”。学校旅游学院以茶创园为实训点,组织中技23茶艺班的学生上“春山”、亲体验,习采茶、制茶技艺,茶道、茶韵精髓,为打造学校人才培养 “综合实践项目”品牌、促进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再创新样板。

许多小孩在草地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三点”发力,增强职教适应性,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茶创园”位于学校产教融合园南端,是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中技茶艺专业校内实训点之一。活动为中技23茶艺班的“采茶及手工制茶”技能实训课,同学们以茶山、制茶间为“课堂”,以茶香、茶味为教材,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授、面对面的讲解,通过眼观耳闻、手触鼻嗅的“沉浸式”体验,很快掌握了茶叶的生长知识及采摘、制作技艺。

陶的古都、茶的绿洲,“茶文化”“紫砂艺术”是宜兴地方文化两大瑰宝,二者的相辅相成完美呈现了宜兴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推地方乡村振兴,赋能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宜兴高职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基点”,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重点面向旅游、电商专业学生开展以“紫砂文化”为核心的非遗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其中包括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托校园依山傍水的环境优势和宜兴古塔“承云塔”遗址所在,开发了校内活态“实训点”十多处,实现了人才培养综合实践项目的常态化,为赋能紫砂产业良性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复合型人才输送与品牌升级服务发挥了职教功效。  

QLGERO2}P[RI`D%2$KTZ_}P.png

“双师”协同,打造职教新课堂,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实训课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文老师和学校“承云茶文化创客空间”的蒋洁芳老师“双师”执教。文老师是国家一级评茶师、制茶师,在他带领下,同学们变身“采茶工”,跟着老师边听边做边学习、边学边练边熟悉,从茶叶品种分类的学习,到杀青、揉捻、干燥等手工制茶关键环节的掌握,大家“听”“做”结合,“理”“实”相融,既感受到制茶的艰辛与魅力,也深切认识到技艺学习、专业学习背后蕴藏着的工匠精神和价值追求。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萧洒有余清”,在蒋洁芳指导下,同学们以紫砂壶为器具,习得了春茶冲泡技艺。大家以指尖感受紫砂魅力,以舌尖感受绿茗清香,在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收获着专业成长的充实和快乐。

同时,因园内茶树品种皆为“顾紫笋”,师生们集思广益,将这款初诞生的手工绿茶正式命名为“承云紫笋”。

“宜心”育人,担当职教新使命,培育更多本土人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培育更多本地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也是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作为江苏省最大的产茶区,“茶旅融合”是宜兴乡村振兴的发展趋势,对宜兴本土旅游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宜兴高职校自觉对接市场需要,聚焦茶产业、紫砂陶非遗产业发展,以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为纽带,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新调整、设置了五年制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中技茶艺等专业;同时遵循技艺人才“学、做、创”“终身制”成长规律,政、行、企、校联动化设计了“现代艺徒制”技能人才培养链,系统化设计了中高职贯通、职成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化建设“螺旋递进式”课程,项目化构建“产学研”一体育人体系,已为宜兴茶文化、陶文化产业累计培养毕业生1万余名,培训从业者30万人次,涌现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省市各级非遗技艺传承人代表,为宜兴“茶旅融合”的持续性发展注入动力,为职教赋能乡村振兴、非遗产业发展提供了“宜兴范式”。

小孩在吃东西

描述已自动生成

“宜心”育人,打造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实用人才的“蓄水池”;

一课“双师”,聚力赋能地方经济建设、职业教育的“双推进”;

“三点”发力,以高质量办学提升学校促进乡村振兴、地方产业融合发展“战斗力”:

在四月飘香的承云湖畔,宜兴高职校的“新”茶事还在郁郁勃发!

 

上一篇:【科研动态】开项论证明方向 专家引领共成 下一篇: 【和乐德育】一起发声:对校园欺凌大声说“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