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红塔中学

教学教研课题研讨

项目化管理引领班级管理走向精细化

发布时间:2024-05-24 09:28 栏目:课题研讨 发布单位:宜兴市红塔中学 点击量:6570 【公开】

宜兴市红塔中学  沈义军

摘要:班级管理应追求精准化,即精准、精细、精致。班级的项目化管理是有效引领班级精准化管理的有力手段。本文结合我校开展的五JING教育实践研究,从四个维度来探讨班级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精细化、项目化

我校虽是一所乡村中学,并且外来民工子弟的比列超过90%,但我校各方面的建设却连年迈上新的台阶。这与我校开展的五JING教育的实践研究分不开。“净、静、敬、竞、精”五方面中,前两项是起始点,中间两项是提升点,最后一项则是归宿点。而对“精”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结果上,还应贯穿于过程中;求“精”的对象,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体上,还应落实于班级的管理中。

班级管理上的“精准化”如何体现呢?我认为主要是要做到管理的精准、精细、精致。而要达成“三精”目标,项目化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一个班级好比一个人的躯体,要使其健康发展,其中的每个部件都应充满活力。教育家魏书生提倡班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际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人翁意识。班级项目化管理的着眼点也在学生,强调的也是学生才是班级管理主人的育人理念。

那么班级管理如何通过设置合适合理合情的项目来达到精准化管理呢?

一、了解班情是实施班级精准化管理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了解班情就是了解学生。任何条例的制定,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一主体,都将是闭门造车、闭目塞听。因此,班级管理也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班级的主体——学生。

班级管理要实现精准化,就应该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因人因事设置不同的育人项目。那么应设立哪些项目,每个项目应达成怎样的目标,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哪些问题并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最终通过努力要建设成功怎样的一个班级,等等。这些不是光靠班主任一人坐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就行的。当然,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总设计师,都有着建设美丽班级的美好愿望。但应注意的是,班主任所追求的往往与学生所想要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几乎每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班内的学生“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半步,但竭力希望看到的这样的学生一定是学生真正的自己吗?再例如,几乎每位教师都本着“为你好”的愿望而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学生都能打心底里接受吗?有没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叹?而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弄清楚学生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老是担心学生们会“短视”,总想着为学生们担负起一切的责任,殊不知换来的往往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因此,既然班级是你的更是学生的,我们何不和学生们商量着办呢。我们大可不必像诸葛亮那样事无巨细每必躬亲,我们的任务是基于班情,帮助学生们明确奋斗的方向,和他们一起制定合适的措施,监督并激励他们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我想其中一定少不了导师、调查员、润滑剂的定位成分。

二、确立项目是实施班级精准化管理的核心。

我认为,班级精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管理的项目。项目的设置必须根据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如果你所带的班级纪律比较松懈,那就确立强化纪律这个项目;如果体育比较薄弱,那就确立强化体育这个项目;如果文化成绩不理想,那就确立提高文化成绩这个项目;如果在文化学科中数学比较薄弱,那就确立强化数学这一项目;如果学校或班级正在创建文化项目,那就优先考虑文化建设项目;如果你的学生正面临青春期的困惑,那就重视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这个项目……

班级项目化管理绝对不是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它是一道多选题。我们应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讨论,来最终确立班级的管理项目。选择的管理项目应涵盖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应有主次、有先后、有增减、有变化。譬如,学期伊始设置的纪律管理项目,在通过一阶段的实施后,班内的纪律已有明显好转,那么这个项目就应该“退居二线”,把下面急需突破的另一个项目递增上来加以强化。选择优先突破的项目不宜过多,以免兵力分散或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每个管理项目叠加的总和应等于或大于班级的常规管理。班级管理是千头万绪的,管理的内容既有显性的,如纪律、成绩、卫生等,也有隐性的,如习惯、素养、品质等。

项目化管理是班级精准管理的具体化、条理化、显性化,它更灵活多变、更易量化、更有针对性,因此也更易见成效。项目化管理可以有机结合主题活动教育、微型班会课、节日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我们确立阅读项目,就可通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小报、读书卡片等形式,把全民阅读这一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再如,我们确立班级心理咨询项目来解决班内学生的有关心理问题,就可以聘请教师或在班内被广泛信任的学生作为咨询小组成员。据调查了解,当学生内心郁闷时,其首先想到的倾诉对象不是老师父母。而是同伴。

班级精准化管理的身量“巨大”,但管理的项目相对而言比较小巧精致,它更能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更能调动起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因此也更能精准精细地解决班内存在的问题。

三、以生为本是实施班级精准化管理的基点。

一切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都是伪教育,同样一切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都是伪管理。班级说到底是学生的班级,班级管理理所应当要靠学生自己去实现精准管理。教师的管理对班级而言是外力,学生自己的管理才是班级管理的内力。它更能把管理内化为学生的素养,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班级精准化管理的初心追求。

为追求班级精准化管理,设计的育人项目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需要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每个管理项目,必须成立一个负责小组,确定一至二个负责人。项目伊始,应该由这个负责小组牵头,向全班同学宣讲进行此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项目结束时应达成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可以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相关的班级公约张贴于教室内。此举可让每位学生彻底了解此项目管理,让此项目深入人心,避免只有少数人知晓参与的尴尬局面。形成班级公约,也使得进行项目管理时有章可循,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督促,便于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群策群力,达成目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只要不影响最终目标的达成,应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对有关事项作修改与调整。项目管理的权力归属于项目负责小组,班主任不宜作过多干预。如负责小组不能协调,班主任可参与协调提供建议,但最终的意见应由小组负责人向全班同学宣布。这可最大限度维护负责小组的权威。项目管理中途,应由小组负责人在班内作公开述职,并进一步征求下阶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调整步伐完成最终的目标。

项目管理要做到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项目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始终应该是学生。班主任应充分相信学生,班主任应做的是统观全局、把握方向、适时参与、提供建议。

我们应该坚持以生为本这个基点不动摇。不管这个学生是优秀生还是问题学生,也不管这个问题学生有多大的转化空间,我们都应该从爱出发,从班情出发,以精细到位的项目化管理,实现班级精准化管理。

我班曾有一位男同学,他父亲是本地人,母亲是外地人,他被视作父母的掌上明珠。平时零花钱较多,有吃零食的习惯。他个性较强,喜欢篮球,善于短跑和跳高,热衷于表现自己;纪律观念淡薄,行为习惯散漫,经常在老师讲话时插嘴,经常发出夸张的笑声,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轻微的抵触情绪;智质较好,学习成绩一般,英语较差。

这位学生上小学时就大名鼎鼎;进入初中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其深感头痛。家庭教育对其几乎不起作用,学校教育轻则不见成效,重则怕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初三时他被分在了我的班级。看到他的名字,我的心凉了一下,但随即老师的责任感填满了我整个心房。如何为这匹野马套上笼头,让他融入班集体,让他跟随着班级前进的洪流进步,最后让他为班级做出贡献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始终认为最复杂的问题只要找到突破口,它就能迎刃而解。那么这位同学的突破口在哪里呢?我决定把转化他确定为班级的一个管理项目,充分调动班内学生的智慧来帮助这个学生。我找来班内主管德育的副班长,和他进行了详细的商讨:怎样为这名同学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副班长从一个同龄人的身份推心置腹地告诉我:班内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尤其是当自己的闪光点同学没发现而被老师发现了,此时的他们会格外开心。我知道学生们的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也很普遍的,但往往会被老师们忽视。的确,老师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往往缺少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既然如此,我就要求副班长从精细出发,组建一个针对该名同学的项目管理小组,从细节入手,寻找该名同学的闪光点,及时做好记载,以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下面是该项目小组观察并记载下的该同学的“闪光点”——

特写一:一次他正举步踏上走廊地砖,准备进教室,但又退了回去,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不动声色,仔细观察。他退到放拖把的地方,使劲地擦了擦鞋底,然后很小心的走进了教室。喔,原来刚刚一位女生把走廊拖得干干净净,他是不忍心弄脏啊!这细节深深的感动了我。

特写二:他从同学桌前走过,看到一圈胶带纸掉在了地上,他默默地捡了起来,放到同学的桌子上。

特写三:重阳节到了,学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敬老爱老活动。他拿来了一盒脑白金。

特写四:秋季运动会马上要举行了,他摩拳擦掌,想一展身手,但他没忘了与体育委员排兵布阵。在运动会中他一举夺得了100米冠军;在跳高时,他不慎扭伤了腰,但他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最后,勇夺亚军;4*100米开始了,他带伤上阵,与其他三名同学一起,为班级摘取了铜牌。我好感动!

特写五:物理实验课上,他不畏难,敢创新,一口气完成了三种电路方案;化学习题课上,他一语惊人,为全班同学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解题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特写六:监督岗检查的音乐声响起,他立即佩戴好了胸卡,还不忘提醒其他同学。

……

一幕一幕,别的老师和同学可能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表扬一下就完事了,但当我看到项目小组如此用心的观察和记载后,却想把它当作一本戏来唱:在一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上,我先请该项目管理小组负责人介绍了该同学的“优秀事迹”,并提请全班同学讨论。该同学羞赧中不失自豪,其他同学惊讶中带有赞赏。我也不失时机大肆表扬,表扬他珍惜同学的劳动成果,表扬他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表扬他奋力拼搏的感人精神,表扬他关心班集体的自觉意识,表扬他孝顺老人的优良作风;在家长座谈会上,我表扬他的父母,并以他为典型事例,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重视孩子的进步。在表扬面前,我看到了他母亲眼中的泪水,我看到了其他家长的点头示意,我看到了这位同学发自内心的略带羞涩的微笑,我看到了全班同学投来的赞许的目光……

半学期过去后,这位同学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任课老师、班内同学都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在期中与期末他两次被评为“进步之星”。此刻我知道,班级精细化管理借助有针对性的育人项目又取得了育人的胜利。

若干事实在不断地证明:每个项目完成后,我班的班风、学风都会有较大的改变,学生们的自主管理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一个项目的圆满结束,就能有效打开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新局面。此后学生们便能驾轻就熟,变得更有经验和信心。

四、执行到位是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俗话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学生们虽然朝气蓬勃,富有干劲和想象力,但如果缺乏监督,执行不到位,班级精细化管理就会出现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的情况。

例如,如何让墙上的公约执行到位呢?

首先,要让墙上公约心上走。公约是全班同学制定出来的,是班级的“法规”,是执行的标准。因此,公约应时时温习,时时宣讲。应结合学生实际和典型事例,让冷冰冰的墙上公约带上学生们的体温。这样,学生们才会觉得公约不是箍在自己头上的金箍,而是全班同学携手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让执行过程严格化。结果是重要的,但有时过程更重要。没有完整严格的过程,也就没有圆满幸福的结果。执行过程不能打折,不能满足于“八九不离十”。要知道,0.9在经过三次方后,就变成了0.729;0.8在经过三次方后,就只有0.512了。执行过程的不严格,必然导致结果的严重缩水。

最后,要让激励机制伴左右。孩子们是喜欢戴高帽的,谁也不喜欢被老师批评,被同伴歧视。如果做好做坏一个样,那项目管理就缺乏动力与后劲。因此,奖励鼓励先进,对不论哪种项目管理都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必须敏感捕捉、大力宣扬在管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优秀事例,并想方设法鼓励先进带后进,争取班内的每个同学都不掉队。

在推进五JING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班级管理必须追求精细化,而因人因事设计的育人项目就是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助推器。它有效地避免了班级管理中有面无点的粗线条管理弊病,值得我们作更深层次的实践与研究。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联系电话:139153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