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又来到了一学期一度的魅力红师阅读会。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坚持开展阅读会,校长精心优选推荐书目,针对不同教龄、不同职位的老师提供多样化的推荐,给我们提供自我提升的渠道和畅谈交流的平台。我是这么想,如果我不认真去读,不认真从中反思总结,实在是对不起学校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告诉自己,要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其实,学习的渠道有很多,不光是阅读,这个暑假,学校给我机会去参加了两个培训,分别是无锡市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还有大队辅导员工作培训。在培训中,我发现老师所讲授的与我读的《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有共通之处。另外在参加无锡市家庭指导教育培训课程时,钱校要求我在培训的过程中详细做好笔记,圈画重点,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给我们其他班主任做一个总结与分享。我想钱校的目的是希望这次培训能够惠及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让培训的效果扩大化。今天,难得全体老师在场,所以我想将我的阅读体会与培训心得融合在一起,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把自己有限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扩大。
《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顾名思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调动学生;二是激励学生。可以说,调动与激励是教育学生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两者相辅相成,既要能让学生“动”起来,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第一,调动学生。“思为行之始,行为思之成。”一方面,我们要在思想上关爱学生。正如昨天教师会议上吴校长希望我们红中老师做到的:要永葆母亲的情怀,奉献无私的爱;永葆木匠的情怀,善于发现和尊重;永葆农夫的情怀,做到真正了解;永葆教练的情怀,懂得适时放手。在我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从身边发现了许多这些话的践行者,他们用真情暖人心,用大爱护学生。比如陈春花老师给学生穿女儿的衣服,张燕老师给没吃早饭的学生补充能量,吴赛勤老师照顾身体不适的学生,谈丽英老师给学生买健达巧克力,管红娟老师奖励历史考试成绩出色的学生红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甚至可以在我们学校的每位老师身上举出很多关爱学生的事例。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巧妙地调动学生。我一直记得在一次班主任会议上,我的师父沈义军老师分享经验时提到,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度,即力度、深度和温度。说话掷地有声,言出必行,深入细致,刚柔并济,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多一点想象力,一次不行就多次,直到说到学生心坎儿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调动学生需要我们永葆爱之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第二,激励学生。这本书与我参加的培训的最大共同点是都运用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如何激励学生提供指导。接下来,我将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层面出发,谈一谈我们如何科学地满足我们学生的多样需要。一、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因为很多看似具体的小事,实则是班级工作的大事。这个时候,教育越用心,学生越暖心;教育越贴心,学生越安心。我们要确保学生吃饱睡足,可以通过家长群常常提醒,提高家长对于学生三餐与休息的重视。我每次开家长会,都会把吃早餐这一重大事项单独加大字号放在ppt的第二页,提高重视。二、安全需要。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创设安全舒适的教室环境,还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焦虑与恐惧,平时做到多沟通与倾听。三、社会交往需要。学生间的友谊、关心、接纳都是社会交往需要的内容,为此,我们班主任要构建和谐、团结、亲密的班集体,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温暖。四、尊重需要。学生都有受尊重的需要,都想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给予学生荣誉感、自信心、自主权,平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加表扬,像熊海娟老师一样做一位深受所有人爱戴的“忽悠专家”。五、自我实现需要。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方式都不同,有些学生追求学业上的成绩,而有些学生追求将来服务社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认可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有才干、有潜能。
以上两点,是我在阅读和培训的一些体会。在交流的最后,我想用“五个不”作结,与大家共勉。在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理想信念不可磨灭、引导学生不厌其烦、面对困难不折不挠、竞争赶超不甘落后、全心付出不遗余力。
谢谢大家!
金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