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其学生成长打下基础。是因为有学生的存在与需要,才有学校,教师存在的必要。这就是揭示课堂中主体与客体,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主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习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或强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的主动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那么在物理课堂上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下面几点是本人肤浅的认识。
一、以实验来激发兴趣,化“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特别在学生上物理课的第一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本人每次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总是自己先演示二个小实验,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器材,例如:利用二张纸条做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实验,利用塑料尺摩擦头发后去吸引小纸屑等实验(注意实验过程中不给学生讲述原理)。这样通过实验产生的现象,学生觉得物理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在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有“为什么,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理是什么?课后自己也应该动手做做,会不会成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而在以后的每节物理课上教师也应该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都能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还要改进一些实验常规教法,改编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编某些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以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机会,课堂教学的成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要学习的参与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尝到主动学习的甜头。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请教师们不要吝啬你的赏识,教师的赏识是学生另一种成功的体验,是学生保持兴趣的一种催化剂,有可能起着决定或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以实验来激发兴趣,这样就会使老师的“要我学”变成学生的“我要学”。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变“我要学”成“我会学”
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极为广泛的资源。“会学习”是未来社会人的终身学习能力,有了这种终身学习能力,永远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学生学习渠道的多样化,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利用,本人认为应该从二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可以对物理实验模拟,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形象。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量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能从其表现出来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总结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想象力。借助计算机,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模拟出来,直观形象地显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在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磁体周围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我们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如果只凭学生想象将会困难重重。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计算机将磁体周围的磁场模拟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这里强调的物理模拟,不是示意性的简单动画,它演示的物理过程接近于物理的真实。如,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等等。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应该多注意,比如:应“适量”应用,电教手段应用的多少,要根据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而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还应“适时”应用 ,电教手段在什么时候使用,每次使用多长时间都是很有讲究的,绝对不能随心所欲。还有该演示的实验以及学生实验千万不可用多媒体教学代替。课件应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等。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等特点先让学生的“我要学”逐渐变成“我想学”。
二是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利用计算机制作的习题课件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相结合的课堂结构模式,不但界面友好,而且信息反馈及时,通过平时的训练,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力地促进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进度,还可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突出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因特网上提供了大量的物理学习的网站,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查阅与物理有关的知识,这也是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途径。但要学生记住网络是一种工具不是一个玩具,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利用网络进行物理学习的方法,就会使自己的“我想学”又变成了“我会学”。
三、把课堂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他们见多识广,接受能力较强,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充分相信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才会发表各种见解,才敢张扬个性,并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地释放。有的教师千不放心万不放心,惟恐漏教了什么。不少教师常常感叹:唉!这些学生怎么了,做了一遍又一遍的题目为什么到现在还是错。其实,不是老师没有讲清楚,也不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而是学生缺乏主动性。“题海战”确实能培养出一批高分的学生,但却是“高分低能”,这些学生中的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追求“任务”的完成,而不重视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认知能力、信息和文化背景的准备,也不对任务加以延伸,将完成任务流于表面的形式,那就偏离了教学的真正轨道。想使学生为课堂的主宰,成了真正的主人。教师就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具体的做法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老师不再主宰课堂,让学生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比如:在讲解《速度》这一节新课时有一个重要的实验利用二个不同的纸锥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一开始教师就不应该局限于书上的“相同的路程比时间”,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进行实验,肯定有学生会想出“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以及其它方法等等。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进行比较。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实验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与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就会慨叹说:“我们再不是做题的机器、被填的鸭子了。”时间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你会看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新。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的做出合适的讲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强化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了物理后能做事,需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想办法,设计出可操作性强、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的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任务来,使学生在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同时,能用物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
学生永远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理应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发挥学生各自的兴趣,体现学生各自的爱好,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能够体验到教学相长的喜悦,品味到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