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宜兴市范道中学 戴清山
摘要: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立德树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质”物理课堂,通过教师自身增强,内化赋能,提升教学方式、语言艺术、指导能力、分层设计能力等,打造优质物理课堂。让物理教学既能充分从生活中走来,又能通过课堂的集中教学强化走向社会实践及应用中去!以“始于欢乐”的实验教学为基,以学生心理素养为本,以能力提升为纲分层导学,更有效实施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 高质 能力提升 实验 分层 赋能
落实“双减”政策,就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克服功利化教育行为,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也是新的百年征程中的教育担当。
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教学中直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显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始终要坚持一个原则:在40分钟内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这种课堂提升倾向性要求贯穿始终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能掌握知识重点,产生新思维突破难点,从而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现在广泛开展的小组合作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就在积极改变这种状况。而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参与这个宽广的舞台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进一步不断的改变基础教学模式,更是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思想,提升教师自身的各项教学技能与教育素养,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本人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认为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是需要经过阅读加工、知识组合、实践消化、重组理解等过程,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发散思维(或称求异思维)和辐合思维(或称求同思维)来取得知识的掌握。因此,而物理又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自然学科,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寻找适合学生知识基础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拓展学生取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效率。
如:对于苏科版八年级上的《凸透镜成像》这一节中,因为成像的不同种情况同时存在,更涉及到成像原理与区别,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成像规律,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这一堂课先PPT展示得出不同的透镜成像引入课题,再及时以小组合作进行器材选择排列达到预习检测的效果,在通过复习透镜特殊光线及焦距的测量flash演示引出成像原理的一个画面进行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深入规律探究,最后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不同位置的成像规律。同时把规律延伸到课堂阵地以外的“寻找身边的透镜成像”最为延时作业反馈,整个一节课的内容与效率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式下逐渐丰满与提升!
对于“重力”一节中涉及“失重”的学习,在没有太空课堂的实验补充前,也没有高速摄像机的使用前,我们老师只能以描述性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对于学生对于“失重”概念的理解没有直观的感受。通过“太空课堂”实验的拓展,学生以高速相机为技术突破,台秤上的书对于台秤没有压力,正是出于失重状态。同时“太空课堂”也进一步拓展了“失重状态”和“微重力”等概念的清晰界限,打破传统的“失重”基本概念,进一步提升了物理概念的上下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
特别是以活动和观察为主的探究课堂更要注重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方式,这对物理老师对学生的发散与聚合思维的方式要有充分的研究,从而在不同的课堂探究中运用更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增效的目标!
二、提升语言艺术:言简意赅突重点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走时间拼搏的低效教学,走教师随时能“抽出”时间来补充知识点的教学时代已经将成为过去式。课堂的时间也从45分钟变为40分钟,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为一个高质量平台给学生,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提升是必然的。我们教师的语言教学语言必须再简练,再精炼,再创意一些!就像我们现在的大数据时代,如何成为在信息流通及其发达的系统中突颖而出的“网红”信息一样,让物理名词,物理知识点也富有趣味性,富有快速让大脑“内卷”的特征,这对老师来说就是一种进修了!
如:在分析力学知识点时,老师教学时往往会举许多生活实例来进一步补充知识点,而在没有严格预设的情况下,所举的实例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适合语言描述,这一些就要严格推敲一下了!其实我们中国谚语就蕴含着及其丰富的力学知识,也已经针对性给出了知识精炼。“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经典的探究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都在完成最简洁的讲解过程得到了体现。一个巴掌拍不响,磨刀不误砍柴工等等精炼的语言艺术表达都是我们物理老师可以学习的!
再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中:一焦分大小,二焦分虚实这样的教学语言的艺术提炼可以让学生在听觉中提升知识点的书香效应,达到言简意赅突重点的学习效果。
三、提升指导能力:创新手段破难点
初中物理课堂作为基础学科“实践”科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重要来源科目!而且现在好课堂评价的核心是让学生“动”起来,物理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对于物理老师而言应该是一个天然表演舞台。但是好课堂既不是让老师自己去动起来,孩子在下面做观众,也不是让学生固定程序的表演性活动。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实践难点时,老师的课堂“赋值”能力就要体现出来了。突破难点的指导能力提升就是老师在培养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规律得出过程中,我们平时只能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很难用实验来进一步证明该定律,而太空课堂中的“冰墩墩”“太空抛物”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的规律性。
如在苏科九年级物理动能与势能的探究活动中,如何有效的把探究中会出现的小车偏轨现象排除,同时把小车的运动路程加以限制,以免占用学生活动空间,避免学生的探究活动变成演示活动。在重力势能的小球下落过程中,偏向问题同样会干扰实践探究。若物理老师自身不去思考这一些难点突破的指导,学生难免会在活动探究后出现知识疑惑,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动能和势能呢?若在实验中把给与轨道固定路线,下落可以用透明圆筒规划路线,把小车动能转化木块的运动变为钉子进入海绵的深度等这样一些创新手段来破除知识难点迷障,固化知识实践关键,让学生能读懂执教人的预设,收到最直接的知识体系。
四、提升练习设计:分层实验重方法
我们教学的课堂不仅仅是教,更用关注学,更要自主评。所以分层设计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分层不仅仅在于作业的针对性,更是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巩固自己的知识点,更是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效率。避免无谓的重复与厌倦感。分层导学可以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做好辅导答疑,满足“吃饱”问题,同时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条件,积极拓展求知空间,满足“吃好”需求。
对于物理老师而言,推动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必须重视物理实验作业设计的提升,如何把实验探究作业充分运用起来,让我们的《物理实验手册》充分运用就是方法之一,同时分层设计更是提升了课堂效率。如在八年级物理的《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中,既有“比较课桌的长宽高”,又有“练习使用刻度尺”,还有“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还涉及时间的测量。在练习设计上提升就是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练习与背诵等低效布置,在导纲上进行分层,在小组合作上进行延伸,可以分层预习实验,实验分组进行设计,练习交流反馈提升。从课堂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层次性实验作业更具有兴趣与竞争。我认为,兴趣是关键,是基础。所以物理老师进一步通过分层实验重方法来提升练习设计能力,也是突破物
作为物理教师而言,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更容易从物理走向实践。因此我们更容易从物理教学相长中应适应新课改,适应好课堂教学。“双减”下的物理课堂就是为了防止出现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让我们老师进一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真实的实验情景进行条件模型的建构,如“太空课堂”中的“油水分离”等,让学生进一步的开拓模型的建立思维,在理解的基础场深刻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点。
只要及时转变角色,严格以“双减”教学思想为责任要求来指导教学,以“始于欢乐”的实验教学为基,内化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方式,运用“实践语言智慧”提升教学艺术,以人为本,以赋能提升为纲分层导学,就能有效实施优质的物理课堂教学了。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