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课程故事声声入耳

发布时间:2022-11-28 14:01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万石幼儿园 点击量:4757 【公开】

声声入耳,音你而赞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思维导图和3.png思维导图和3宋春华

 

 

 

 

 

 

 

 

 

一、课程缘起

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就拿“声音”这一现象来说,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出现。不管是在室内或是户外,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小河流水哗啦啦风吹树叶响沙沙雨滴落下滴嗒嗒鸟儿唱歌叽喳喳青蛙开心叫呱呱奇妙的声音多又多。

孩子们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物总是喜欢一探究竟。在一次户外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在喝水、休息、聊天中对奇妙的声音有了探究的兴趣。

伟宏说:“好累啊!”’家兴说:“我也是,我跑得最快!”

梦涵说:“我跑快的时候,觉得心砰砰砰跳得好快!”

申畅说:“我也是,你看,手放在这里就能感觉到心脏跳起来了。”

佳璐说:“我来听听,唯贻的很小声。”思棋说:“当然啦!那是她跑得慢。”

梦涵说:“我听到了咚咚咚的声音。”星河说:“为什么心跳声音能听到呢?”

老师的话:声音与大自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心跳声让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兴趣,他们关注到了“心跳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提出了“为什么”的疑问。《指南》中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因此,探究声音的活动,具有探究的意义和生活的教育价值。

2、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听过的声音

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听过哪些声音?是什么样的?”了解孩子们对声音的已有认知验。

393b9410dbc2ffcaf296a4c1c77ad5d0723ca636b3990ab2131bb12c654562d1953487078a14b8bef2abcb876f751    伟宏说:“开水龙头的声音,是哗哗哗的。”烁烁说:“放烟花的声音,是砰砰砰的。”涵翊说:“哨子的声音,是呜呜呜的声音。”诗涵说:“下大雨时,雨哗啦啦的。”棋棋说:“敲架子鼓的时候,是咚咚锵咚咚锵的。”舒涵说:“电视机里,有唱歌的声音。”郗郗说:“打雷时轰隆隆的,好响,好吓人。”杰杰说:“汪汪汪,是小狗叫的声音。”妤洋说:“我听过青蛙是呱呱呱这样叫的。”梓濠说:“我回老家,听到牛是哞哞哞叫的。”

识别:

教师的观察

教师的支持策略

幼儿的已有经验

下一步学习的可能

从回答中看出,孩子们在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并能用语言描述各种不同的声音。

老师在倾听孩子们讨论的同时,帮大家记录声音产生的来源,既顺应了他们对话题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提升经验。

从回答中看出,孩子们在生活中对声音有着着丰富的体验,并能用语言描述各种不同的声音。

孩子们对“声音”展开更多的探讨。“声音在哪里?”这为后续他们自主探究、寻找声音做了经验铺垫。

 

活动二:寻找声音

“寻找声音”的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在班级里、幼儿园里寻找和“记录”各种声音 。看一看,谁能找到不同的声音!

9548fcb82b5720db5bea3e74dd58e5aa04b48073fe052f080f3731fe087caa81319ab5ed4197c314a067c61be01e7

区域游戏的时候,思琪和鸿霖在玩台球,思琪说:“听!台球拍打的声音蹦来蹦去的。”在石头吧的时候,涵翊和伟宏拿起石头敲来敲去,边敲说:“敲敲石头真好玩,还能发出脆脆的声音。”锦凡对烨烨说:“积木倒塌也会发出声音呢!”璐璐开心地对畅畅和涵涵说:“抓住气球的嘴巴,把空气放出来,还会有‘咻咻咻’的声音。”唯贻说:“我唱歌的时候也会有声音发出来。”奕琳说:“我敲鼓也有声音的。”家兴说:“我在音乐区和建构区的敲敲打打中发现了声音”星河说:“我也来找一找声音,我发现画画的纸抖起来有‘沙沙沙’的声音。”涵翊说;“我来试一试,真的有‘沙沙沙’的声音呢!”在户外游戏时,诗涵开心的跳着说:“我们在蹦床上跳跳跳,蹦床就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

老师的话:孩子们带着好奇,在敲、拍、滚、摇、抖、跳中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这也使他们对声音有了更多的兴趣,也促使孩子们想要把声音记录下来,并在记录声音的过程中对各种不同声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画声音 :怎样才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呢?孩子们通过讨论,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录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4b66154dd5bf46a686bab3de24d5f5.jpg04b66154dd5bf46a686bab3de24d5f5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ef36b8e4f91dc822226b666fd04fe.jpg0cef36b8e4f91dc822226b666fd04f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55f90bc32f22b3011fa29986c677c0.jpgc55f90bc32f22b3011fa29986c677c0家兴说:“我画的是五星红旗。风吹起来碰到旗杆,发出砰砰的声音,很响亮。”唯贻说:“我用大圈圈表示大声的‘噗噗’声,小圆圈圈表示小声的‘噗噗’声。”璐璐说:“这是我听到的消防报警的声音,声音一会儿尖尖的,一会儿又小小的。我画个波浪线。”涵涵说:“气球放气的声音没有断开,所以我用直线表示吧!”畅畅说;“自行车的声音发出叮铃铃的声音,像豆子一颗颗掉下来的声音。”奕琳说:“电视剧里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好听的歌声,还有动画片的声音,我就用太阳的光芒来画一画。”

识别:

教师的观察

教师的支持策略

幼儿新经验的提升

下一步学习的可能

    通过寻找声音和记录声音,孩子们对声音有了更多的认识,有目的的探索。

 

   对于孩子们的疑问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 发现。

 

    从“记录”所呈现的内容来看,他们不仅能够用语言来形容和描述声音,还能用绘画的形式将声音的特点表现,从一张张“看得见”的声音记录表来看,孩子们对声音特点的感受非常丰富。

   随着孩子们对声音的了解以及活动的持续开展,原本有序安静的教室变得更像一个声音制造工厂。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是噪音?”

 

 

活动三:噪音的影响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孩子们对制造各种声音并记录的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时间,教室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原本有序安静的教室变得更像一个声音制造工厂。有的孩子开始找老师投诉,原来持续制造声音的活动让孩子们有了新的感受。

1、发现问题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22f747e12a3193e919da27d72758e7.jpg122f747e12a3193e919da27d72758e7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fdbc8c556f3cac9377315c8f902a07.jpg6fdbc8c556f3cac9377315c8f902a07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957cac7cfbaf8905f513e7a55f2b01.jpgc957cac7cfbaf8905f513e7a55f2b01











凯文说:“老师,他们建构区敲来敲去的声音好吵啊!”伟宏说:“是啊,还有表演区,我们说话都听不见了。”子馨和妤洋说:“老师,吵得我头疼,我们都不能好好看书了。

2、解决问题     

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决定组织孩子们来讨论如何解决教室里的噪音问题。

今天老师收到好几个投诉,有的小朋友觉得大家在教室里敲敲打打,发出很吵的声音,非常不舒服,你们是怎么想的?这种让大家觉得不舒服的声音就是'噪声。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较少或者不制造噪音呢?区域活动结束后,讨论如何解决教室里的噪声问题。

识别:

教师的观察

教师的支持策略

幼儿新经验的提升

下一步学习的可能

在寻找声音时,敲敲打打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探索着”。教室里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老师想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佳璐、伟宏、子馨等小朋友“投诉”时, 教师巧妙地利用投诉契机,组织全班孩子讨论解决问题。这场讨论引发了大家关于噪声对周围环境及日常生活影响的思考。

通过讨论,他们发现原来教室里寻找声音的活动已经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知道了“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其实是噪声。可以看到,孩子们已经开始将“减少噪声”的新经验迁移到生活中,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怎么能听到声音呢?孩子们对耳朵起了极大的兴趣。

活动四:声音的接收器—耳朵

关于噪声的讨论之后,孩子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变得特别自律。教室里吵闹嘈杂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有的孩子在交流时说起了耳语。

“奕琳、桐桐你们两个在说悄悄话吗?”

“是啊,上次芷兰说她妈妈说声音太大了,耳朵会聋的。”

“我妈妈也是这样说的,老师,耳朵为什么会聋呢?聋了就听不到声音了吧?”

小朋友们又有了新的问题:声音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呢?耳朵聋了为什么听不到声音了呢?

涵涵说:“我妈妈说耳朵聋了以后就听不见,我妈妈是医生。”

家兴说:“咚咚咚的声音是自己跑进耳朵里的。”

静怡说:“耳朵有个洞,声音是从洞里跑进去的。”

琪琪说:“它是从耳朵里的洞洞里到耳朵的管道,然后就能听见声音了。”

孩子们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找答案。果然,第二天入园,孩子们带来了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的答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33157791b8c1ee8c609741e851b2d3c.jpg33157791b8c1ee8c609741e851b2d3c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b51e63ad5eb3edc79a77202debf4ce8.jpgb51e63ad5eb3edc79a77202debf4ce8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6ae0478188f136fed99ab7369b05c6.jpga6ae0478188f136fed99ab7369b05c6














璐璐说:“瞧!这是我和妈妈耳朵结构图。”

舒涵说:“我也和爸爸一起在家里画耳朵了。”

栗妍和梓濠说:“我们在家里也画了耳朵。”梓沫还带来了一张声波图,让孩子们认识了声波图,初步了解声音传入耳朵的过程。

识别:

教师的观察

教师的支持策略

幼儿新经验的提升

下一步学习的可能

从悄悄话到声音的接收器--耳朵的讨论,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耳朵作为声音接收器官的基本结构,如果声音太大,会对耳朵中的鼓膜造成伤害,从而影响我们的听力。

教师决定发动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耳朵的相关知识。一是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认知经验,二是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让活动分享的经验更加丰富。

孩子们对于“为什么能够听到声音”有了大概的感知,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耳朵的相关知识,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认知经验;又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家长的作用是巨大的,用自己的经验帮孩子拓展知识经验

 

“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耳朵里的呢?”问题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思考并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声音的秘密。

活动五: 声音的传播

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活动中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新发现。 区域活动时间里,孩子们在玩传声筒的游戏中,又有了新发现。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cebc8f36793b8afd84296a7c548dfcc.jpgcebc8f36793b8afd84296a7c548dfcc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0a3c3adea346b12d95e4d2d288187f.jpg10a3c3adea346b12d95e4d2d288187f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40d1e11d22cb9473cf657759268645.jpg040d1e11d22cb9473cf657759268645










文文说:“为什么我在这边说话会传到那么远?”凡凡说:“声音是可以传的很远,哈哈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

老师:“你们真是小发明家,这些问题我也很想知道答案,怎么办?”

梓濠“我们可以一起上网找答案。”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打开电脑网页搜索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孩子们在网上了解到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金属、绳子等一些东西传播的。

孩子们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在户外游戏区时发现了大水管,思棋说“我在这边说话,烁烁在那边能听到我说话,哈哈哈。”烁烁“管子说话声音还挺大的呢?”

有什么物品是可能让声音变大声的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又继续讨论起来。孩子们发现了不同的物品:土电话、纸筒、小喇叭、小话筒等。

识别:

教师的观察

教师的支持策略

幼儿新经验的提升

下一步学习的可能

  传声简游戏让孩子们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孩子们提出疑问和困惑时,老师没有立即给予答案和解释,而是反问应该如何知道答案。

梓濠提出上网查找答案,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认同,并带领孩子们一起查找答案查阅资料,往往能在孩子们面对陌生知识时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老师将所查资料念给孩子们听,他们立即对“空气能传播声音”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老师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知了空气对声音的传播作用,并用孩子们能理解和体验的方式解释了声音的传播原理。

有什么物品是可能让声音变大声的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又继续讨论起来。

新的探索之旅又开始了......

 

三、课程收获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充分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搭建平台给予空间从而增强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幼儿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积极引导支持,与幼儿有效互动,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帮助幼儿成长收获。

(一)、幼儿的成长收获

在"奇妙的声音”中,活动的生成、开展都源于幼儿的兴趣和发现。《指南》中指出支持、引导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自发探究的兴趣点,提出探究问题(你听过的声音、声音在哪里……),激发幼儿对声音的自主探究。通过“找声音”、“画声音”、“噪声讨论”、“声音接收器”、“声音的传播”的探究,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对生活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知 ,提升了语言表达、绘画记录、动手操作、同伴合作等多方面能力。把声音的探究过程简单化、具体化,易于幼儿理解,激发幼儿对声音产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收获

1追随幼儿兴趣,做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

声音课程的所有信息不是灌输的,而是幼儿经过一番体验和探索获取的,以幼儿发现声音开始,活动源于幼儿的观察发现,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活动的表现,引导幼儿思考不断推进活动,强调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从而支持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2.适时适度引导,发挥幼儿自主性。

活动中始终尊重幼儿的想法,处理好课程中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本次活动从整体来看是有计划性的,但还有很多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随机生成的,例如发现声音探索声音等,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相应的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当幼儿提出猜想时教师进行记录,不断助推幼儿,鼓励幼儿集体讨论思考,在尝试中解决问题,使幼儿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健康成长!

 

 

上一篇 : 幼儿攻击性行为分析| 下一篇 : 圆圆的世界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万石镇育才路12号     联系电话:137713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