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育宝典

幼儿教育中家长的焦虑

发布时间:2023-11-10 08:38 栏目:教育宝典 发布单位:宜兴市万石幼儿园 点击量:1081 【公开】

幼儿教育中家长的焦虑

万石幼儿园 戴敏霞

【摘要】步入21世纪,世界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与追求。新的教育思潮开始涌动在中国民众之中,人们对家庭教育开始提高其重视程度。家长焦虑也开始出现在大家面前,为什么焦虑,怎么解决家长焦虑成为焦点。文章就从幼儿教育中家长的焦虑入手,从不同案例中分析家长焦虑的原因,并为其提出可行的缓解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焦虑;对策。

1、幼儿教育中家长焦虑

1、对于孩子成长的焦虑

我还记得英骏这个孩子他是我在红黄蓝从小班一直带到大班的小朋友,记得小班刚开学的时候,英骏奶奶时不时就来询问一下英骏在园的情况,主要是关于英骏说话的一些问题。因为英骏奶奶每天上下学接送英骏时,看到班级中其他小朋友口齿清楚的问好说再见,而英骏只会“啊,啊,啊”的喊叫或用手指指指点点。对于这样的语言发展上明显的对比,英骏奶奶觉得问题很严重,担心英骏是不是心智没发展好还是存在一些发育上的障碍?是不是需要去医院看看检查。那段时间一家人为此感到焦虑不安。因此老师每天坚持不懈地给英骏讲故事看绘本,让英骏认识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并让他学说点说,让他喜欢开口,听到英骏能完整地说出小短句“老师早上好”,英骏奶奶才放下心来,不会每天和老师交流时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2、对于孩子间攀比导致的焦虑

一一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妈妈对她的的培养也很重视,因为一一精力旺盛,所以一一妈妈给她报了中国舞,每周三节课节节课程不落,一一在家也坚持在家练习基本功并让妈妈拍视频给舞蹈老师进行打卡。因此一一的身体柔韧性好,记动作快,在班级和幼儿园的舞蹈活动中常常崭露头角,被老师表扬。而淑霖和一一是好朋友,小时候上亲子园也是在一起的,淑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表现自己,常常安静地绘画玩娃娃家,在淑霖妈妈眼中这两个孩子一同成长差距却越来越大,她感到焦急,觉得自己的淑霖太过平庸不起眼。

3、对于孩子学习环境的焦虑

还有一年要升小学成为小学生了,崎崎妈妈最近感到焦虑不安,因为她家所属的区域不是她心目中几所理想小学所在的学区,所以她要开始考虑房子的事情了,考虑到今后上小学上中学等方面,她开始私下和周围其他家长讨论买房的事情,找人托关系购买学区房,过了两个月经过多方才高价买下了一套学区里的单人公寓,房产证到手那天崎崎妈妈才放下心来。

4、对于孩子教育抢占先机的焦虑

未来的社会需要人才,需要地不再是只是读书好的人,各方面都需要有提升。彤彤妈妈送彤彤去学钢琴,去学芭蕾舞,去参加比赛,因为做这两样是优雅的,是培养气质的,是锻炼交际能力,是能让孩子开阔高雅眼界的;一一妈妈送一一去学中国舞,去学轮滑,去学游泳,去学绘画,因为可以发挥一一充沛的精力,可以培养不同的能力。去学速算,去学拼音,去学书法,因为马上要上小学了,提早学才会领先其他人,可以去学习新的知识,被老师重视。还有好多家长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焦虑万分。在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在不同的特长班、辅导班中来回奔波,只想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孩子。

家长们因这些原因而焦虑,总结起来不外乎两个原因——社会环境的趋势和家长们幼儿教育理念。我们中国1949年成立,经过“文化大革命”、饥荒等重大事件,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依靠自己家中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规或是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的社会公认的历史教育理念。等到改革开放,来自国外的幼儿教育理念才涌入中国,中国的学前教育才开始发展起来,但也因国外各种幼儿教育理念涌入和社会科技的发展,其中错误的理念思想和不成熟的理念思想,断章取义的理念思想等与科学的理念思想混杂一起向家长们输送过来,导致受过中国原本教育理念的家长进行自我吸收理解形成自己的不科学幼儿教育理念,对待孩子的成长无法判断,对待孩子的成才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二、缓解幼儿教育中家长焦虑的对策

   什么是焦虑?焦虑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趋势所产生情感反应。[1]家长的各种焦虑情绪常常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也开始焦虑不安,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给教师工作带来麻烦。所以缓解幼儿教育中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培养健康的孩子,是一大关键。

1、教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任老师,教师学习过系统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在孩子上幼儿园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家长传输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并积极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中开展的幼儿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新政策新观念。教师可以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书籍帮助家长了解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对应的教育建议,使家长能慢慢树立起合理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孩子在幼儿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具有典型性,但并不整齐划一。比如一岁半幼儿,有些已经能完整地叙述和表达,但有些却可能连基本的词语也说不完整;4岁孩子,有些已经能熟练用筷子吃饭,而有些可能到了5岁还不能熟练使用。这些现象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但幼儿家长觉得问题特别严重。他们担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心智发展不完善?是不是存在发育障碍?为此,他们焦虑到寝食难安。

2年青一代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急于寻求对各类育儿知识的学习。但这种学习更多停留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少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家长应通过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认识儿童,解读儿童,读懂儿童。对各类育儿理论形成自己的甄别和判断,树立育儿自信。

每个生命个体的萌发和成长都有其周期和过程,父母首先应理解并认同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关注孩子的兴趣指向和性格变化,重视有效陪伴与游戏价值。与其拔苗助长,不如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空间和丰富的玩具材料,支持孩子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完成学习。

再其次,重视在各类活动中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及时肯定孩子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满足孩子自我学习和自我肯定的需求。针对孩子特殊阶段出现的问题,要耐心陪伴和鼓励,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而不是一味地强求和过度要求。面对其他孩子的突出表现,不要盲目攀比。家长需要认同孩子的独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真正全身心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之中,体会和感受孩子成长和发展创造的惊喜。

最后,要学会摆正心态、自我调适。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背负生活负担和工作压力的家长,有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行为失当。这种状态不但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尽量不要将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到和孩子的相处之中,要智慧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往往要比家长们想象的要强的多,家长们必须要给孩子们机会,让孩子们走过这一段必经之路让他们顺其自然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仇德辉.数理情感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上一篇 : 一周食谱| 下一篇 : 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万石镇育才路12号     联系电话:137713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