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二、指导思想:
针对我园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我园上学期幼小衔接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小学“学习准备期”主题活动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衔接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蓝班组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使衔接教师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
3、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四、活动时间: 2024年2月中旬——2024年6月
五、活动对象: 蓝班组全体幼儿、教师、家长、桃溪小学等
六、具体措施与内容:
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3、加强班级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力求幼儿全面发展。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等生活习惯。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
(3)注重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学习简单的拼音和汉字,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4、实践活动“参观小学”,带领幼儿认识小学,了解小学。
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等方式深入小学,多方面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儿童对小学的向往,并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同时帮助儿童了解他们想知道的小学的事情。
5、实行专家引领。
由园部邀请桃溪小学老师进行《“衔”一种习惯“接”一缕成长》讲座等形式,让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幼小衔接观念,探寻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切实帮助儿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围绕幼儿入学、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学习有效帮助幼儿做好科学衔接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
6、家园共育《双向奔赴,共育花开》
(1)思想衔接,让孩子喜欢上学。
(2)习惯衔接,让孩子适应上学。
(3)阅读衔接,让孩子学会上学。
(4)物质准备,让孩子学会整理。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习惯衔接。我们常说“好习惯带来好人生”,对于入学习惯,要培养好整理习惯,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好家庭规则等等。
7、由园部落实,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8、反思与总结
(1)根据幼儿的入学取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
(2)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下一届的幼儿毕业生采取相应得整改措施。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供稿人:张渚红黄蓝幼儿园 刘小兰老师)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