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 一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

发布时间:2024-05-24 15:13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张渚红黄蓝幼儿 点击量:3964 【公开】

摘要:幼小衔接,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个自然延续的阶段,它既昭示着幼儿园生活的终结,又昭示着小学生活的开端,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多数父母都觉得幼小衔接只是基础知识的衔接,而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幼儿孩子 

  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续和过渡。一虞永平

幼小衔接,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一个自然延续的阶段,它既昭示着幼儿园生活的终结,又昭示着小学生活的开端,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多数父母都觉得幼小衔接只是基础知识的衔接,而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非常关键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不同的,这个时期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接下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浅谈大班幼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小衔接的前提

   一般来说6岁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已经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虽然年龄够了,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也是一场考验。

   首先,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准备,引发孩子对学校活动的情感动力,并使他们对学校活动满怀热爱,使孩子感到“做一名小学生很自豪。”和孩子的交谈中,也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和幼儿园之间的问题。

音乐课上,孩子们正动情的唱着“时间时间像飞鸟,滴答滴答向前跑”。突然,唐瑞站了起来:“老师,我不想上小学,我舍不得你。”接着孩子们都哭着说道:“老师我也舍不得你,我也不要上小学!”闫语抹了抹眼泪:“妈妈说,年龄到了就要上小学,不能一直上幼儿园。”针对这个问题,我以“我要上小学了”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说一说哥哥、姐姐的学校,通过图片和实地参观了解小学,并通过主题墙、环境创设加深认识,让孩子们在说说、看看、画画、做做中了解小学,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孩子们知道了上小学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虽然我心中满满的不舍,但是我相信戴上红领巾的孩子们,一定会再来我问个好!

  其次,小学的学习生活相对幼儿园来说强度大了很多,这些不仅需要孩子们的心理准备,也许要孩子们具有健康的体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们喜欢上运动,并且养成运动的习惯,鼓励幼儿能坚持锻炼,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体育活动《侧身钻》,孩子们都在自由练习,可只有特别听话的孩子能老老实实的按照步骤练习侧身钻。怎么样能让幼儿喜欢并且老老实实的练习呢?螃蟹是横着走的,于是我就设置了“小螃蟹运食物”的情境,让孩子进行练习。孩子

们都很喜欢,一个个的都在模仿横着走路的小螃蟹,之后再加入山洞,一节课轻轻松松就达成了目标。

二、调整幼儿的一日作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幼儿园的教学以玩为主,要在做做、玩玩过程中逐渐累积经验,所学的都是

周围生活中最简单的常识与技巧,小学有很严格的教学内容,老师也要按照教育教学计划执行,教学教法也力求直观性。

幼儿园一天上午只有一个小时的集中上课时间,其它全为游戏、运动、劳动、自由阅读时间,小学一天的集中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增加了三倍左右。孩子们习惯了幼儿园的时间,怎样才能让他们快速的适应小学的生活作息呢?

为了让幼儿通过对时间的认识,让幼儿了解遵时、守时、惜时的重要性。我开展了《认识钟表》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一分钟、一小时的时间,还和孩子共同制作了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自主安排时间,努力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接轨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可以尽快适应小学的一日生活作息。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核心

(一)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等。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

  (二)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要坚持展开阅读活动。

   持每天阅读,这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都有好处。而这些水平又直接影响了小学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习惯,会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我们幼儿园除了绘本课,每天午睡前也都要给孩子讲个睡前故事,我会给孩子读一篇故事情节生动的童话或是寓言。每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孩子带进故事中时,我就会嘎然而止,让孩子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样的情节,这种训练“吊起”了孩子的胃口,让他们对绘本书产生了兴趣。慢慢的,我给孩子读故事时,精彩之处我会停下“哀求”孩子们:“宝贝们,今天老师嗓子疼,我们明天接着讲吧。”这样,孩子的读书胃口又被“吊起”来了。渐渐的,孩子们早上来园时会从阅读角找我没有讲完的故事看,甚至有的孩子自己也会买一些新书在班里分享。渐渐的,孩子们喜欢上了读书,也学会了自己选择图书,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

四、家长的配合是幼小衔接的保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也是老师与家长、与社会的衔接。我不仅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要上小学的孩子妈妈。因为我的孩子比较调皮,在幼儿园老师也比较照顾,所以对于她而言,她是比较焦虑的,经常会问我一些问题:不听话的小朋友,小学老师会不会打;迟到了老师会让进教室吗;上课时就想去厕所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计其数,还总是跟在我后面让我教她拼音和计算。针对我家孩子的表现,有的家长也会形成一种焦虑,还有的家长会在解答孩子的问题的同时,开始给孩子报各种的“幼小衔接班”。作为一个老师也作为一个妈妈。我首先要解决她的焦虑,和她一起讨论她的诸多想法,并一起想一想如何做才能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慢慢的她不焦虑了,在注重培养她的一些生活、学习习惯。我相信,即使我没有教给她很多小学需要学习的知识,她也会尽快的

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准确,以后纠正也是困难重重,因此在幼儿园大班这样的起始阶段一定要建立起良好习惯。

刘起明是个帅气的小男孩,每天都笑嘻嘻的,但大家看到他的第一眼都是“驼背”。经过了解他在家总是看电视、玩手机,导致头向前伸着,像是驼背一样。现在很多孩子因为这样都早早戴上眼镜。为此我专门开展了一节健康活动《挺拔的身姿》。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到危害自己的一些姿势,知道如何做才能有挺拔的身姿。孩子们也都是互相监督,有坐不直、站不好的就会提醒。

(二)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要在常规上有要求。

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保持注意力,明确要求孩子们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敏捷性、专注力也要老师进行一定的训练。要在盥洗时间提醒幼儿喝水和上厕所。对于将要上小学的孩子,也要减少用物质奖励激励幼儿学习兴趣,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想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尽快让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上课时,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孩子,怎样让孩子勇敢地回答问题呢。刚开始我利用了小红花的鼓励,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变高了不少,可一旦没有奖励,回答问题的又变成了最初的那几个人。原来,这种奖励方法让幼儿被动学习,并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头上都有一个小灯泡,如果你动脑筋,就会给小灯泡发电,小灯泡就会发光,如果不动脑筋,小灯泡就不会亮。自此以后,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就很多了,这次是他们的自主学习,是为自己而学,而不是被动的想要那一朵小红花了。

(三)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小班开始,我就经常组织幼儿围绕平时的发现和游戏中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虽然刚开始他们并不能说几句话,但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他们也能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能慢慢说出自己发现的过程。

春游时,一路上我都在给孩子抛问题,比如:树叶是什么颜色?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通过这种简单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其语言能力。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的交谈。活动结束后让孩子们把春游时的见闻画下来,并请他们对照自己的话给班里的孩子讲一讲,回家后再给爸爸、妈妈说一说。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侃侃而谈,不仅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能力也锻炼孩子在集体

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小学生活预示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和成长阶段。孩子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并不强,所以在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家长应该放下一切与孩子共同学习,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多看书,多与走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家长交流,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水平。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分析,因材施教,不是一味的“顺大溜”。要充分的关注幼儿人格和性格的长成,关注、引导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常规习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大班下学期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幼儿园、家长、社会全方位的配合,更加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家长的付出,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发展的途径。给幼儿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孩子沐浴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度过幼小衔接这一转折期,为顺利迈入小学的打下坚定基石。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继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以“红烛”精神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寻方法、探途径、提合力,助力大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缓解幼小衔接的坡度,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2011年1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10月

 

    (供稿人:张渚红黄蓝幼儿园  王扬)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张渚镇     联系电话:1880153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