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哲读者
学校: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班级:高二(6)班
姓名:莫安琦 指导教师:崔爱仙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如同良药医好我们的愚昧,善读书,便是根除我们“愚昧无知“的良方。
善读,何为善读?便是善于读书悟道。对于读书,读的不光是有字之书,山水亦是书。人生亦是。善读者,小亦修身,大亦平天下。
人们熟知“书山有路勤为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作为“书“的功效,那么读书就一定意味着成功吗?这是无法确定的。要想真正地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还得注重一个“善“字。
不善读书会怎样呢?赵括就是一个不善于读的人。他饱读兵法之书,谈起兵事,无人难得倒他。但实际呢?不得变通,大败秦军。他虽饱读兵书,但终究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不懂变通,大败素军,这是由于他不善该的结果。如果不会善读,纵使他再知识渊博,也只是“纸老虎”,用来装饰自己的一副皮囊罢了。所以,读书不代表着善读,读书也不一定意味着成功。
书对于人来说就和同养分对于植物般重要。一个不善于读书的人,纵使他的肉体再完美,他的精神世界却是空虚的,就如一块朽木,不可雕也;而善于读书的人,他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就是充实的。有句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善读呢?
善读要做到善于变通。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比起一般文臣来说,他的学问差得多,但他却凭借了半部《论语》治得了天下。对比一下,同样是读书,有些人虽然饱读诗书,却是刻板的,是死搬硬套的,不能取得成就。而赵普仅仅免借半部《论语》便治得了天下,这其中差的是什么呢?想必是变通之心。
试想一下,若赵普不懂得变通,这将会导致他在朝中的地位下降,被人认为是一个“草包“。所以,因为赵普的懂得变通,使得他会读书,善读书,使得他治理得了天下。由此可见,变通是成为善读者的一个基础,我们作为一名读者,也需要如同赵普一样善于变通,善于读书。
做到了变通,善读同时也要做到熟读精思,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老先生这段话大致是让我们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思想,在熟该精思上下功夫。爱因斯坦说:“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思考,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活”化;思考,才能解决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思考,才能使我们学会善读。
那么,学会了变通,学会了精思,就能变成善读者了?不,它们都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基础上——选择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籍。毛泽东一生酷爱阅读,他尤其喜欢马列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鲁迅一生致力于写作抨击黑暗的社会,而他所撰写的《狂人日记》中采用的《论语》和《孟子》中的中国文化典籍的例子却很多,可见他读它们的次数之多。
但是,在当时,这可都不是兴读的书。国民党猖狂,共产党势单力尊,“共产党“三个字都不敢时常挂在嘴边,更别说兴产党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了,而毛泽东却靠它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开启了他自己的革命之路;社会黑暗无道,整个社会仿佛会“吃人”,人们在过个社会中都苟活着,根本没人顾及什么《论语》什么《孟子》,但鲁迅却不同,他以这些书中的例子化为刀,化为枪,来抨击丑恶的面孔来抨击黑暗的社会。他们所阅读之书,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名著,圣贤之书,但却使他们抛开了世俗的眼光,使他们自身终身受益,所以,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逆的书。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络小说盛行,而对我们真正有益的书却渐渐被我们所遗忘。若我们想成为一名善读者,我们得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书,而不是一昧地沉迷于网络小说等无法自拔。
同学们,善读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问惑,从而减少错误率;善读可以使我们的眼界开阔;书中知识可谓包罗万象,使我们的知识更全面;善读有助于我们树主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让我们学会善读,了解善读,做一个合终的善读者,为自己的“愚昧“医治,同时也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