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读者
学校: 阳羡高级中学 班级: 高二(10)班
姓名: 聂铭晰 指导老师 姚建华
书有千千万,读不同的书时,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我也算是读过不少书。小时候读连环画时,会有期待寄于其中,渴望与主角一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读童话时,会不由自主地羡慕公主与王子的美好爱情,然后对未来陷入无限遐想;读散文时,也许并不会完全理解作者如此写的用意,却也能收获不少温润柔和的体会;读小说时,会不由得思陷其中,沉浸在或一波三折,或后劲十足的剧情中;读纪实性文学时,则仿佛闭眼即有景,主角们的一颦一笑仿佛就这样刻在了我的脑子,无法被抹去......书就像生活品一般,教科书是老师,童话是首音乐,纪实文学是面镜子,小说是台电视机,散文则是绝佳的精神滋养品。
文学的品质,和声音一样都是能量波。当你读完一个人所写的文字后,过上数十分钟便不再会记得他具体使用过的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比喻句,但你始终会记得他的文字所传递给你的能量。有些人很会玩文字游戏,用看似华丽或深刻的词藻堆砌出让人十分震撼的话,但其实他所传递的能量是低频的,负面的,你读完以后吸收到的全是戾气,心里也会像被塞满了茅草一样,杂乱无比;但有些人的文字尽管很朴实,甚至可以称作老土,但是他传递给读者的力量却是高频的,正面的,不光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善美,还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既然要给自己的学习做个断舍离,那么首先就得从我们日常的读物上做个断舍离。我们必须要拒绝吸收那些魑魅魍魉般的作者所写下的那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才能为善读打下牢固的基础。
读书,往往以“好读书,读好书”这样的标语出现在大众视野。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何为善读者呢?
我认为,善读者,低头能够字斟句酌字里行间的每一缕情思,抬眼可以看见浩瀚星海的亘古辽阔,闭眼可念及世间的疾苦,睁眼亦能奔赴前路的坎坷。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经千百年锤炼的古语中所镌刻的师表之理仍历久弥新。今时,谦虚地称自己为学者的叶圣陶先生也曾高度褒奖老师对学生读书的重要引领作用,认为教师向导般的功绩可谓甚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他再次巧妙地借用《师说》中的寥寥几句话,肯定了“师”之奥义。
善读者以学生的身份,汲取着老师代代相传的读书道义,在日积月累后终自成一派。此后,老师变成了启蒙者,而真正踏上探索书籍中的妙语精言的,是一个个善读者他们自身。
善读者捧起书,仿佛田间地垄,惊涛拍岸,阴晴圆缺,被时光记录过的一切又一切的美好景象全部都停滞在了他们的目光同书籍之间。汉字所凝练出的每一丝感情穿越千百年附着在读者的灵魂上与之产生共鸣,使其沉浸其中。能做到如此这般,读者才算真正地成为一个善读者。可如若在嘈杂的环境中无法屏息敛神下来认真阅读,仅仅只是随意地抽出一本来拍照作势,又或只是草草地浅尝辄止,我想,这样的读者大概充其量也仅仅就只能停留在作为一个读者上了吧。
善读者漂流在字里行间之中,与平行时空的作者共舞。他们能够做到跟作者在情感上的感同身受,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能够清楚地知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所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甚至具体到文章中每一个标点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许是作者寻觅已久的soulmate。
他们读过的每一句话,甚至微小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再只是那所谓的冰冷无比的文字了,而是成为了他们学识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在坚持善读的路上不可或缺的能量,温暖且热烈,惊艳了岁月,融化了冰雪。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人都想成为善读者。自然,如何成为善读者也成为了一个缺少满分回答的大问题。
我们不妨从名人大家身上汲取些经验或是方法。苏东坡少年时,才智过人,颇为自负。某一日他撰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过几日,一老者携书来,东坡见书上竟有些字不识,遂愧改联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围绕着这个志向,他善读于各类书籍,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宋朝的“集大成者”。
尽管这则故事看起来像是编撰出来的,但出发点总归是好的。鲜衣怒马少年郎,一朝经打压收敛锋芒。自此之后,少年立志,将目光放得长远,不为外界干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由此可见,学会善读,必须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少年向来不识天高地厚,放眼处皆自负才高八斗,虽是自命风流,倒也坦诚无忧。正因如此,青春年少的我们才更应注重当下,刻苦读书。当春意融融的窗外,“草长莺飞二月天”时;当夏日的池塘,“菱叶萦波荷飐风”时;当夜晚狂风大作,“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我们都应坚守自我,不被外界所诱惑,摒弃杂念,珍惜手中的卷帙,握紧手里的秃笔,沉浸在书中,挥斥方遒。因而,善读者要做到专注当下,刻苦勤奋。
做个善读者,在作者笔下看遍无数人的青春年华,哪怕它的墨色淡了,没能写出个未来可期,也没能写出个所谓的放荡不羁,也要保持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一生奔赴山海,穿过林间枫叶,游过海中清闲,借着无形的风,攀上他们的笔,看他们写下这似水流年的世界。思索着眼前的苟且,向往着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