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读的人
高一(2)班 吕紫宁
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如果我们不善于去读懂它,就永远无法发现“黄金屋”的秘密。所以,我们要善于读书。
何为善读?
所谓善读,就是要喜欢读书,善于读书,讲究读书的方法,善于从书中发现作者蕴含的情感和道理,从而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善于读书呢?
汉代的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善于读书,则可以医治我们的愚笨。一个人若是学会了善于读书,那么就为他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善于读书,可以让我们在日常各个方面受益匪浅;善于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质疑能力和自身内涵;善于读书,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善于读书。
在俄罗斯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无论什么事情,既是善读,也是有方法的。
首先,善读要热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善长一件事,首先就要去热爱它。爱因斯坦的成功,基于他对物理与自然的热爱。读书亦是如此,只要我们热爱读书,在此基础上,它也会是为我们成功道路上的基石。
其次,善读要选择好书。俗话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并不一定必须要迎合大众主流,别人看什么,我也看什么。从来不去思考什么样的书适合自己,不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是否对自己有益,只晓得“随波逐流”,到头来只怕是什么也没记住,什么也没学到。所谓好书,就是自己看了之后有思考,有感悟,有启发的,亦或者是能学到道理的,运用于学习中,生活中的。所以,选择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在日常各个方面受益匪浅。
做一个善读者,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掌握读书的方法。“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所谓“循序而渐进”,并不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细致地读,那样的话看书的效率会很低。名家所理解的循序而渐进,例如华罗庚,他的读书方法就是,拿到一本书,不是开始从头至尾地读,而是看着书籍的名字与所给的介绍,思考一会儿,大致猜想一下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这样免去了字字读到所浪费的时间,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朱熹是宋朝的教育家,他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读书方法。“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开始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学会去解决它,最后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读书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有困惑,往往会不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思,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勇于质疑,勇于提出疑问。善读,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能一昧地相信作者,极有可能你与他为之相反的观点你会是对的,所以,一定要敢于质疑,勇于相信自己。
在要敢于质疑的前提上,我们一定要做到“熟读而深思”。苏轼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中写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大致意思是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很多书籍并非我们做足了功课,“循序而渐进”就能听得懂的。需要反复地熟读,深入地思考。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第一遍时,也许会只看懂书的大致意思,读第二遍时,开始慢慢体会到书中人物及事物所蕴含的情感,到第三遍,第四遍乃至更多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当对那本书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后,到那时,才是真正读“透”了那本书,并且学会了如何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仅仅是在书中才有“黄金屋”吗?
一个善读的人,并不是只会读书,只会读“有字之书”,他还善于去读“无字之书”,从生活中,亦或者是历史中。
从生活中如何“善读”?举个简单的例子,英国科学巨匠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有关万有引力的灵感,从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在物理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也叫做“善读”,善于读懂生活所给我们的启示,进行思考,有了感悟,从细小的事情中发现常人无法思索的到的东西。
我们也可以在历史中“善读”。在二十世纪中期,我国正饱受着因落后和弱小导致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艰难地与妄图想吞并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抗争。当然,拯救中国不能只靠武装势力,还要找寻正确的道路政策。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就是善于读书,不读“死书”,讲究学以致用,他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中国的历史以及苏联的成功经历中,思考并探索出了拯救当时中国的革命与斗争的指导工具,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内战及抗美援朝后,从此在世界上站起来了!
真正善读的人,不止拘于现实的书籍,还能上升到思想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能从各个角度“读”出经验,“读”出道理,“读”出方法,“读”出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益的“致胜宝藏”。
指导教师: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