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高级中学高三(3)班 王琪玥
指导老师:庄国强
陈寿落墨:“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华夏五千年,读书之风浓郁,兴起多少有志之士,文人墨客争相于浩浩历史长河间留下自己的见解。黄金屋,颜如玉,是彼此间对于读书的志同道合。做一个善读者,便是在探求知识的漫漫长路中,对于读书之道的不谋而合。于当代青年而言,更应执善读之灯,照前路迢迢。
善读者,非精不读,读无非精。
书浩如烟海,若纤屑不遗,终将只能成为书的奴隶。是以,除尽“杂草”而留存花苞,于书海中,找寻精品,是作为善读者的重要能力。经典,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留下的精髓。那些糟粕,早已经在时间稠密的丝网中被过滤,沉淀下来的则是最质朴无华,而直击要害的精华。只有善于读精,方能如子房一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善读者,非积于量,而止于量。
柳宗元曾云:“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古有居士东坡,于卷轶浩繁间,直抒胸臆,不拘绳墨。今有陶行知,于艰难困窘之境,昼耕夜诵。读书并非在一朝一夕,善读者的背后,定然是常年的日积月累。读书多了,才不会成为只是坐于井底,仅窥见一方天地的浅陋之蛙。只以书为阶,方能见海阔天空,以书为匙,方能畅广阔天地。
善读者,亦非浅于其表,而略其意。
朱子曰:“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善读者应知,读书不能只流于表面,必须要深究内在的含义。读书之于善读者,是与先人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对话。以书为媒介,跨越时空的交流,将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不断改善,使自身素养得到梳理与提升,将之转化成自己的力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使所读有所用,所思有所获,才能一树百获。
善读者,更非限于思,而绝其行。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善读者,不会照搬书本,反之有个人对于书本的独到理解。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善读者不会拘泥于书本之间,只有真正看过岳阳楼的胜景,行过丝绸路的艰辛,走过滕王阁的斑驳,知之,行之,才是一个善读者真正的风骨。
善读之人,能畅于书海,洞若观火,聚沙成塔。腹中有墨心有书,是善读之人的向往,胸怀大气天下知,是善读之人的目标。胸怀善读之志,纵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