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吴天心 指导教师:赵妍
周而复始的滚落,近乎垂直的山坡,一眼望去望不到尽头的山坡,尽管不时有路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但西西弗斯没有选择停下,还在竭尽全力,毫无停息。或许有人会问,一眼望不到终点的坚守是否还有意义?
诚然,一眼望到头按部就班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能一眼望到终点,便可按计划完成阶段性事情。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安稳开心地当个咸鱼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我宁愿选择“眼里有诗,自在远方”的生活。那诗意不仅为己,更为无数人们活得有诗意。正如阿多尼斯所说,人,只要义无反顾地前行,才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履痕。诚哉斯言,一眼望去,望不到未来终点的地方,那远方的诗意,是心之所愿,是前行的方向。有了方向,从此心中便有了奔腾的血液,即使长路漫漫,亦能行远弥坚。
一眼望去,不见意义,仍义无反顾。
事无常理,宇宙永动,生活的斑斓和宽广远非我们目前认知所能预期。或囿于眼界,或囿于时代,当下觉得无意义的事,并不代表其本身意义的缺失。一眼望去,不见意义,也需义无反顾地前行。
正如西西弗斯每次竭尽全力地将巨石推向山顶,但每次,又有巨大的力量使其滚落回来,一眼望去,看似荒谬又无止境的徒劳,在加缪看来却是“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因为“他离开山顶的每一个瞬息,他渐渐潜入诸神洞穴的每分每秒,都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所推的石头更坚强”。不仅如此,他可以用享受这个过程的行为应对让他推石的这个惩罚本身,他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他是自由的。可见,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却让西西弗斯收获精神的充实和自由。自己当时一眼望去的无意义会有意外收获。再如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周游列国推行礼乐仁义,即使累累如丧家之犬,四处碰壁,也义无反顾地前行。当时不容于世的思想在后世却成为正统,积淀成国人特有的文化特质,以致今日还有现实意义。时人一眼望去的无意义在后世却流传千古,广泛传播。
因而,无论是自身还是世人,一眼望去,不见意义,经历时间的洗涤,人们才明白其中要义,而暂时看不见的意义背后却有着值得坚守的价值。
一眼望去,烛火微芒,仍心怀愿景。
翻开历史书卷,我们看见鲁迅在风雨如磐的时代,毅然以笔为刀,站在风口浪尖也冀望唤醒麻木愚昧的众生;我们看见范仲淹遭遇贬谪和杀身之祸也不默而生,敢于直言指出时政利弊,争一个太平盛世。而今,我们看到毛相林面对自然的天险和亲友的不解,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中也愿用双手打破束缚,给乡民一个走出天井的机会。每当民族危亡,苍生倒悬之时,这些仁人志士,无不心怀愿景,即使一眼望去,实现愿景的路何其艰难,要去的远方烛火微芒,内外交困中也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只因一眼望去的远方的牵绊,那心中想要实现的美好愿景的驱动,那来自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责任和良知,那无数与之相关的人的诗意。
一眼望去,前行安心,尊重韧性。
以往不可谏,未来犹可期。一眼望去,不见终点,或喜或忧,没有定论。既然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不如将外界的嘈杂纷扰放在一旁,将内心的焦虑迷茫抛之脑后,立足当下,安心前行,以前行缓解内心的焦虑迷茫。前行的人,有着不息奔突的热情,他们以不停燃烧的生命对抗人生的虚无,以奋进的姿态寻找全新的可能。既然一眼望去,不见终点,与其迷茫等待,精神内耗,不如用力生活。暑假爆火的二舅完美地诠释了这一观点。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一眼望去亟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二舅一眼望去也不知未来如何。但二舅总有办法打好自己的牌,找到人生新的支点,在如刀的命运下倔强地活着,坚守自己的韧性。一眼望去,不见终点,不妨真诚地生活,以用前行的姿态让自己安心,此时坚守的意义在于尊重生命的本身的韧性。
浩瀚宇宙中,人生不过百年,如烟花般转瞬即逝,因为短暂,更需恣意绽放。一眼望去的望不到终点的坚守,就是为了让生命恣意地绽放,不留遗憾。长路漫漫,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每一次坎坷中的愿景,每一次韧性地前行,共同交织成坚守的动力,让生命绽放光彩。
一眼望去,愿诸君心向远方,长路漫漫,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