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不曾停下。一张老照片、一枚纪念章、一本旧书……每一个老物件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承载意义,每一段记忆背后的故事都将激励人们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担当。翻阅老物件,回望艰辛创业路,历久弥坚的是不变的初心。为此,张泽中小学校少先队发起“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历史的印记,老物件里的赞歌”老物件征集活动,征集物件由学校统一收集、筛选,并进行宣讲活动。让我们随着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老物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三十年代:
宣讲队员——吴雨萱《闪闪的红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是党的光辉照万代……”这是一枚曾镶嵌在军帽上的红色五角星,它的主人曾参加过战争的老革命——我的太爷爷。这枚军帽上的红色五角星,是他战斗的时候,留下来的最后纪念。传递红星,也传递着信仰。

五六十年代:
宣讲队员——周鑫裕《粮票》
40年以前,爷爷靠去外地出差,每个月可以分到30斤左右的粮票。爷爷每个月都省出了三四斤的粮票带回来,补贴口粮。妈妈和几个小姨,只有等爷爷回来了,才能吃得上几顿干饭。有了那段经历,她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来没浪费过粮食。

七八十年代:
宣讲队员——俞乐乐《外婆的顶针箍》
在那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外婆戴着这枚顶针箍,把浓浓的爱一针一线地缝在妈妈成长的步履里。这枚锈迹斑驳的顶针箍虽然普通,甚至已经被旧时代所淘汰,但是顶针背后的故事以及外婆面对苦难的精神却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每当触摸这枚顶针,外婆飞针走线的情景,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八十年代:
宣讲队员——郑博一《口琴》
“真好听!爸爸,这是什么呀?”“这是口琴,爸爸吹得好听吗?”“好听!”“好听爸爸以后经常吹给你听。”“好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爸爸的口琴,第一次听到从这个小小的乐器里发出的悦耳的声音。爸爸经常会用一块洁白的布小心翼翼地擦拭它,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九十年代:
宣讲队员——余辰鑫《爸爸的军装和军用水壶》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一身军装,一个水壶铸就的是融入血液的军人本色。一朝入伍,军魂入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军人的本色与品格。爸爸穿上这身军装是神圣的,威严的。爸爸,你是我的骄傲,我的榜样!

二十一世纪:
宣讲队员——田语欣《汶川大地震救灾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记录了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时还在当兵的爸爸,参与了这场救灾行动。爸爸日以继夜地与死神赛跑,实在抗不住了,就倒在路边随便眯一会儿;没有趁手的工具,就用双手从废墟挖伤员。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没有什么可以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分享老物件里的故事,在老物件里透视历史、解读时代,能够了解过去、感知现在、启示未来。守护这些闪耀着历史光辉的红色血脉,传承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汇聚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红色精神历久弥新,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