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跳”跃
探索“绳”奇
——紫薇幼儿园大(1)班班本课程实践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有一条针对大班幼儿的运动指标:即能够连续跳绳。对于从未学过的大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围绕“绳子”,孩子们自发地交流起来:
我的绳子有点透明的,很好看的!
我哥哥小学里面跳的是这种一节一节的绳子,和你的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的绳子不一样呢?
于是,带着问题,关于一场关于跳绳的探索之旅开始啦……
孩子们带来了两种不同材质的绳子,一种是塑料绳,一种是竹节,幼儿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试一试等行动感知不同绳子的区别:
孩子们初步感知了两种绳子的不同之处,老师决定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比较,于是开始了跳绳初体验。
跳绳初体验
在体验中孩子们发现了新问题:
我的绳子跳跳就会绕起来?
我的绳子打结了之后好难解。
1.组织幼儿团讨,思考并探索解决的办法。
2.引导幼儿尝试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
通过团讨,祁睿成尝试了伙伴们给他的建议,每次使用绳子前踩住绳子用力拉扯两端,以此来拉直绳子。
马语婷决定在每一次整理的时候都好好的绕绳子,避免打开时出现打结的情况。
在两位小伙伴解决难题后,班里的孩子们总结了两种绳子的不同之处。
竹结绳:上面有一节节的东西,软软的,里面还有一根绳,打在身上不疼,但是打结之后比较难解。
塑料绳:硬硬的、透明的,很轻,打在身上有点疼。长时间绕在起来会使绳子卷起来。
在孩子们初次接触绳子时,老师给予他们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对比、发现问题,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各类绳子的不同材质,发现每种绳子的优缺点,对绳子有了更好的感知,同时在试跳感受后也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欲。
绳子真好玩,不同的绳子学起来会怎么样呀?
我的竹节绳肯定跳的比你好!
我的塑料绳也跳得很好,不信,我们比一比!
于是孩子们正式学习跳绳了!
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班级里会跳3个以上的有4人,只会跳1到2个的有6人,1个都不会跳的有5人,大部分小伙伴都处于初学的状态。
探索学习
每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开始找自己的跳绳,兴致勃勃地进行游戏,但跳绳游戏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游戏刚开始,就遇到困难了……
1.提供绘本《跳绳并不难》供幼儿阅读学习,寻找绘本中的答案。
跳不过去时——绘本中告诉我们可以先练习跳过绳子。
不会连跳时——可以先练习在身体侧面摇绳。
家园互动
老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同步开展“跳绳打卡”活动。其间孩子们发现家里的哥哥姐姐也能成为自己的“老师”,他们会主动请教家里的哥哥姐姐怎样跳绳。
技能提升
通过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孩子们收获了技能的提升,增强了跳绳练习的信心。
孩子们通过自主的探索学习,收获了阶段性的技能提升,老师及时肯定了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的坚持与进步。但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动作发展是有差异的,对个别孩子需加强关注。
同伴互助
老师,跳绳一直打到我的头。
跳绳一直绊我的脚。
我老是跳不过去。
老师,要不你教教我们吧。
1.组织团讨,引导幼儿互相帮助,解决困难。
2.请已经会跳绳的同伴介绍自己的经验。
通过团讨和经验分享后,孩子们找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不会跳的孩子纷纷去请教会跳的孩子,会跳的孩子也非常乐意去帮助别人,班内呈现出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于是孩子们决定开始分组,由会跳的孩子做组长,教组内其他还不怎么会跳的孩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组互助
范时安面对张苏曼不会连甩的问题:
他说:可以甩绳子,然后让脚后面点起、前面点起,让绳子从脚下面穿过,再甩绳子,我就是这样连甩起来的。
计梵希,你以前不会连着跳,现在怎么会连着跳了?
我是先从一个,慢慢尝试连跳两个,然后尝试跳得越来越多!
阶段进步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引导他们自行分组结对,团队互助进行跳绳游戏,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促使幼儿自主掌握技能,也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自主探究的精神。
新问题出现
徐老师,计梵希他跳一会就不想跳了!
老师,我会跳了,不想跳了!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们坚持跳绳?
“我们可以每天记录个数,谁最多谁就是冠军!”
“我们不是有小组了嘛,我们可以开展跳绳比赛的啊!”
“可以有一个人的比赛,还有一个组的比赛”
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决定制定1分钟跳绳记录表,每天登记自己跳绳个数,选出当天跳绳最多的小冠军,同时也决定要进行一次跳绳赛,比一比谁跳得多,比比哪个小组跳得多。
个人记录
团队计划
比赛激励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颁奖仪式
面对幼儿积极性降低的情况,老师不单单采用鼓励的方式,而是根据幼儿讨论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需求,用个体记录、团体计划以及比赛竞争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胜心、胜负欲,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坚持性。
孩子们越来越熟悉跳绳,在户外游戏中到处能看到他们拿着跳绳专注练习的身影,他们已经不再拘泥一个一个单独跳了,而是玩出了许多花样。有交叉跳、后跳、单脚跳、一带一摇跳、跳长绳等。
随着对跳绳活动的深入探究,孩子们还将整个跳绳活动的小事情,制成了自己的跳绳故事。
一天户外运动后,高俊熙发现音体室门口有一条大绳,问起:“老师,看这边有条大绳子,跟我们跳的绳子不一样,它能怎么玩呀!”于是一场拔河比赛开始了!
生活中还有哪些绳子?
由于对新绳子的发现,激发了孩子探索更多不同绳子的想法。他们发现班级中也有很多不同的绳子,水壶上的绳子、美工区的棉绳、麻绳、纸绳,鞋子上的鞋带等等。
绳子的用处
原来身边有那么多种绳子,它们的用处各不相同,可以用来悬挂,可以用来扎紧物品,可以用来装饰……
班级各个区域中不同的绳子,也给孩子们的游戏带来了不同的创意。
益智游戏《绳子测量》
创意玩绳游戏过程中,老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材料以及探索空间,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玩出了各种花样,教师及时捕捉,做好游戏的支持者,让他们自己尝试游戏的各种玩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游戏水平。
在本次“童心跳跃 探索绳奇”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幼儿问题为导向,挖掘其中教育价值,持续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发现问题、团讨交流、经验分享等支持孩子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营造互帮互助、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同时,课程实施还促进了幼儿良好的运动兴趣、身体素质和学习品质的培养。 由“跳绳”引发的探索还在继续,一起期待孩子们更多的成长和惊喜吧!
撰稿:徐 晶
编辑:徐 晶
搜索「」网络结果
暂无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
你可以补充投诉原因(选填)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