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学案例反思

发布时间:2021-11-09 16:36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阳羡小学 点击量:4738 【公开】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复杂、繁琐,特别是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看似简单的三个面积单位,也搞得学生在练习中错误百出,作业正确率明显降低。对于学生来说,面积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没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往往会把面积单位写成长度单位;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学生也不能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练习中常常不知选择哪个面积单位……对于这些练习中的困惑,应该引导学生想出一些“妙招”来解决,学会正确判断,准确选择。

案例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大家是否记得,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生:我们认识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学生对答如流)

师:学了知识要会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室长9米,宽7米,面积是多少?(学生列式解答)足球场的面积是6000__(填入合适的单位名称)

生1:足球场的面积是6000平方分米。

生2:不对。足球场很大很大的。

生1: 6000这个数很大,必须填一个小一点的单位名称,只能填平方分米。

                ……

师:许多同学可能都没见过足球场,或者也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只知道很大,到底该填哪个面积单位呢?大家暂时别争论了,下一节体育课咱们就在教室里举行一场足球比赛……

生:不行!教室太小了,只有大约60平方米。

师:那这个有多大呢?(指黑板上的“足球场的面积是6000平方分米”)

案例2.

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或1平方米呢?

生1:衣服上的纽扣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2:我的大拇指甲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教室墙壁上的插座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教室地面的一块大理石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你知道自己的文具盒、课桌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充分利用小朋友手上现成的“工具”——拇指甲和手掌,一起来测量一下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感知一下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测量直尺、橡皮、练习本、课桌面等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你测量的是哪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用的是哪种“工具”?表示它的面积,一般用哪个面积单位?

生1:我测量了橡皮表面的面积,用了拇指甲,要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生2:我测量的是课桌的面积,用拇指甲测量起来太繁了,用手掌比较好,所以要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

师:如果要表示黑板或操场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好呢?

案例反思:

一、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过程,能力则是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学生在数学中的感知是指学生面对数学材料,能敏锐地觉察和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或提出有关的问题。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感知能力,也就无所谓思维,更不可能创新。
   
在填写面积单位时,如果是比较大的数据,学生往往会在后面填写一个相对较小的面积单位。如案例1中“足球场的面积6000(    )”,因为从没见过足球场,或者虽然见过也无法感知它的实际大小,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填写“平方分米”。对于学生因缺乏实际生活经验而犯的错误,不能简单的加以否定并让学生改正,这样只会使学生对面积单位强行套用,而不是真正理解。这时,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旧知,把“6000平方分米”转换成用“平方米”作单位,并和身边的事物进行比较,学生肯定会恍然大悟,6000平方分米=60平方米,足球场只有教室这么大是不可能的,必须选“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选择,使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对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足球场不可能只有教室那么大,然后在作出正确选择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室面积的比较,使学生对“足球场的面积6000平方米”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二、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是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总是和问题连接在一起的,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思维的过程,教师带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培养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也进一步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案例2中,学生初次接触面积单位,对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这几个面积单位不能一下子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更不能感知它们所表示的物体面积的大小,于是在练习中经常出现盲目填写面积单位或数据的错误。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进行测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也进一步知道所用的面积单位。
  
 数学是一门通过形象思维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学科,思维的转化是循序渐进的,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其中的转折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操作,都是为思维做好铺垫,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解析、感知,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荆溪中路354号     联系电话:15906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