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志愿者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2022年3月22日,宜兴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组织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参加省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组织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能力提升系列专题讲座》。由于当前新冠疫情的原因,本次培训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主题是《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伦理》,主讲专家是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教师,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付林涛。
宜兴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提前把培训信息发布在“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群”中,公布腾讯会议室会议号,公布参加会议密码,要求志愿者尽量克服困难,调整好相关工作,尽可能地全程聆听讲座,并且能及时作好学习记录,因为“专业伦理”这个话题是当前心理咨询过程中比较热门且又比较模糊的话题,大家可能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边界意识还不是很清晰,正需要进一步学习,厘清“伦理”的相关要求,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服务。
志愿者许红杰老师在认真参加培训
志愿者樊玉成老师在认真聆听内容
志愿者周岳萍边听边记录
付林涛老师从“当前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伦理困境或问题”开始讲起,讲清了“什么是伦理?”、“伦理与道德的区分是什么?”“伦理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伦理包含的五大领域是什么?”“专业技能与伦理规范的要求是什么?”“专业伦理的功能是什么?”“强调专业伦理的意义是什么?”“助人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是什么?”“助人专业人员能力如何成长?”等等,同时,组织学习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工作伦理守则》,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解读。
特别是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伦理方面的案例的分析,进行了心理咨询伦理判断练习,很好地和参会人员进行了线上的互动。付老师特别要求各地指导中心新的志愿者加入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伦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伦理,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善心的指导下践行善行。
最后的提问环节,一位老师提出:疫情期间,学校放假,我是通过QQ做心理辅导,合乎保密原则吗?付老师建议:把私人的QQ和咨询QQ分开,不能在私人QQ上做咨询,最好要固定时间,固定回复。
另一位老师提出:来访者想把咨询的过程录音,怎么处理?付老师建议,如果咨询师同意录音也可以录音,但是要签保密协议,要在规范之下,如果咨询师不肯录音,来访者一定要录音,或者偷偷录音,就终止咨询关系。
春寒料峭时,培训收获多!指导中心会多方关注相关培训信息,助力志愿者提升道德修养,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助力!
(吴芳)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