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内容详情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讲师团成员谈燕视频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5-11 10:56 发布单位: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浏览量: 1931 【公开】


5月6日,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宜兴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邀请讲师团成员谈燕作了《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的视频讲座。

谈老师从“双减”“五项规定”、《家庭教育促进法》这些关键性内容入手,引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今天家庭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后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家长朋友们聊聊“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

一、家庭礼仪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载体。

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行为规范, 可以 “保证” 道德原则的实施。

(一)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家庭是儿童礼仪教育的起点,文明礼仪的养成训练工作必须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家庭礼仪教育重言传、重身教、以身作则、耳濡目染,重在用正确的礼仪观念塑造孩子的品行。如:早上起床后要求孩子刷牙、洗脸;吃饭时要求孩子洗手、 端端正正坐好、 安安静静吃饭;外出碰见熟人主动问好;家里来了客人, 热情招待 ……只要家长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 处处严格要求, 并以自身榜样示范, 就能逐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其道德修养。

(二)循序渐进开展家庭礼仪教育

谈老师指出,开展家庭礼仪教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行为,不能贪多求全 , 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由浅入深、 由近及远、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 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培养;要善于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比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从细节和小事开始。 如: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分成若干个可操作性的小目标:离开家、 回家时, 要跟父母打招呼;吃东西时要与家人、朋友、长辈分享;碰到熟人要主动问好;与人说话时, 要细心聆听 ……

(三)以身作则营造家庭礼仪氛围

父母要做到加强自身礼仪修养,规范言行,注重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无形中孩子的礼仪行为就有了楷模,通过正确指导与示范,创造出和谐的家庭礼仪教育氛围。             

二、传统经典阅读应成为熏染孩子德行的助推器

经典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经典诵读内容中有许多篇幅讲到修身养性,典型的代表是《三字经》,除了讲述经史子集、历史名物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教育儿童要养成尊师敬长,用功读书,互相谦让等品德,强调个人修养;《弟子规》中“己有能,勿自私”,“恩欲扬,恩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对儿童进行宽容的教育,使其养成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品格;《论语》中的“仁”、“泛爱众”“孝悌”等社会道德规范给予学生良好的与指导作用。

家庭环境对小学阶段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深刻的因此,经典教育中,教师,家长要营造浓厚的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学习传统经典,使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让孩子得到美的熏陶,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感恩孝亲教育当构成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

家是由许多关系组成的。父母要有慈爱之心。兄长要对弟弟友善,弟弟要对哥哥尊重,孩子对父母要孝顺。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决定了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跟父母的关系也影响孩子,因为我们孝顺父母,孩子看在眼里,他也会有样学样,孝顺你,亲子关系好。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关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还应该从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创造感恩新情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将一些带有感恩色彩的童话、格言、传说讲给孩子听,以此来熏陶子女的感恩之心。家长要鼓励孩子用他们自己的形式将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新时期,家长必须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会“重孝悌,尚勤俭,和为贵”,全面提升自身的素养,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吴芳)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