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新《职教法》中关于“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内在要求,宜兴高职校对照新法规精神,聚焦正在实施的“教师学习空间建设”,于5月19日下午在行政楼402会议室组织开展了“畅通人人出彩途径,践行技能强国使命”系列线上研讨活动。
活动以“对话协作,协同发展”为专题,特邀了江苏省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方健华所长、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涂三广博士、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周乐山校长、江苏省中职师培中心办公室曹鸿骅主任、无锡市教科院职教教研室奚军主任到会交流,指导共研。学校刘炜杰校长、缪朝东副校长、俞丽锋副校长以及相关处室成员参加了会议。
宜兴高职校缪朝东副校长主持在线会议。
刘炜杰校长围绕《学习场景的构思》一书的阅读感触作讲话。他阐述了对在建项目的整体构思,认为项目要旨在于为教师发展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本次研讨恰是创造良机,可以推动项目在理实结合、做学结合中跟进,期待通过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给研讨带来更多启发。
宜兴高职校科研处王坚副主任、建工学院邵飞老师立足理论研究和空间设计,汇报并分享了教师学习空间建设项目的在研进度与存在问题。
王坚:对话协作,协同发展
以对话协作为特征的教师学习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围绕基于对话协作的教师学习空间设计中关键问题的探索和思考,王坚为学习空间的建设提出了“要素融合、构建多元、对话协作”的总体目标和“共生共长”“功能聚合”“价值传承”的三大核心理念。
邵飞:未来教师工作坊的设计策略
以人为中心的教师学习空间建设要满足专家对话、小组研修、自助交流、专题研讨等不同活动形式需求,邵飞认为,空间建设首先要着重于“社会空间”的考虑,包括真实情境、活动设计、对话协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
结合上述分享汇报,与会专家聚焦“教师学习空间建设的深层次思考”这一要点开展了专题研讨。
涂三广:今天的教室,明天的学习工作室
涂博士结合《重新设计一所好学校》一书所论的二十种学习方式提出:学习空间的打造要和学习主体构成紧密连接,能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服务,教育的理念与学生的参与要贯穿始终,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周乐山:学习空间建设促进学习模式变革
周校长以国培学习者沉浸式、体验式课程实践为例,强调真正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者把控方向的空间里,让学习者引领学习进度、课程、结果等全过程;并建议项目组需厘清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关注空间构建的组合性和交互性,以实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融合。
奚军:对话协作的情境创设是学习空间的价值所在
在面向教师、服务学生的学习空间构建过程中,对话协作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介入学习全过程,奚主任建议,要关注在信息空间中拓展延伸教师交流方式,以便让教师开展真实的表达和充分的展现。
曹鸿骅:接洽式空间促进学习者角色生成
聚焦如何体现空间功能的问题,曹主任建议,基于主体关系的空间表达,空间设计需通过设计得以体现基于教育教学的思考,通过空间传达基于规则的自由,需要通过师生的再设计,在虚实结合中促进不同主体的深度对话。
方健华:文化视角下的教师学习空间建设
方所长以“教师学习空间与空间文化建设”为题,从理论视角开展教师学习空间建设的反思,提出教师学习空间的建设要为所有教师的发展来设计并提供专业环境和学术条件;要尊重每个教师对个体、集体、学校及社区生活所做的贡献;要提供对教师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以此培养专业精良、精神充实的教师队伍;要重视对教师专业、自信、热情、坚定、宽容和正直品格的培养。
方所长还强调,专业学习空间要有共同的价值基础、有效的专业课程与教学、一流的教师协作专业发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更要有基于对话的一流自主管理。
缪朝东副校长表示,专家们的思想火花激发了项目的持续深入研究,学校将吸收专家意见和建议,秉承“科研引领、研究先行”的学校传统,研究透、想清楚、做扎实,将项目做得更有实效。
做中学,学促做,本次教师学习空间的专题研讨,立足教科研实践,汲取了专家前沿引领,反思了实践过程和经验,厘清了项目建设要旨,对项目实施的真正落地和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优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宜兴高职校)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