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书本,才能净化心灵;
海纳百川,方可不惧将来。
收获营养,不为野蛮生长;
汲取精粹,志为时代教师。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陶城实验小学及集团分校都山小学的青年教师们开展了青年教师读书活动,学校专门为教师准备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鼓励全体青年教师阅读学习。
书香致远,教育倾情。一篇篇的心得与感悟,都洋溢着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思绪在文字中畅游,阅读的情趣与快乐在空气中弥漫。
史敏霞:教育需要用心工作,教育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工作之前,用心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和方案,工作之时用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自会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感;工作之后用心,用心反思自己,总结经验和教训。用心,应该成为一种教育习惯。
殷雨洲:管老师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指明了一条路径,这路径真实、合理、有追求。“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希望我也能做到,一直以知识分子的方式思考和行走,在尊重的基础上引领影响孩子,这同时也是照亮自己教育生命的过程。
陈童:阅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教师应该用心关爱学生,用微笑鼓励学生。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恰当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愉快,相信这样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行动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蒋烨玲:《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秦瑜:一本好书就像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在教育路上前行中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吴昕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感谢《不做教书匠》这本催人奋进的好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许诗谣:《不做教书匠》一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照着书会发现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自我反思。我想用管老师在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我的心得:“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用心去做,教育也可以有滋有味。
杨蓓:学生喜欢微笑的老师。微笑是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隔阂的最佳武器,微笑的老师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理解,让学生感到巨大的鼓舞和热情。“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把美丽的微笑留给可爱的学生!
陆佳:作为教师,平时做的就是一些平凡小事。我们没有专家的权威,没有专家们的深厚理论,甚至因为受视角限制,对某一些问题的看法总是略知皮毛,不系统。但我们有为了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我们从事关学生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改变一个学生做起,进而改变一个班级。在这一个学生身上,在这一个班级身上,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要比我们批评百句,抱怨千遍,对教育的做出的改变更多。
邵叶:这是一本写给青年教师的一本书,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不要借口”,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我们不把借口放在我们的面前,就能够做好一切,就能完全地尽职尽责。
王子晗: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大,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感受。这本书用一个个小故事来说理,对于教学中遇到的事情解释的非常地透彻,对于教师的心理分析也非常有道理。首先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其次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该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最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向仲禹:我很庆幸读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书中第一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深深地吸引了我。作为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把自己也作为一名“学生”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共同进步。
张馨茜:有时候我们只是缺少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很多时候在失败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这本书,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失败,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周诗佳教育工作,事无巨细,只要能做出成绩来,算是一位了别起的人,算是一位成功的人。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从今天开始,每天你都精神焕发地对待学生,每天跟都学生有点亲热接触,每天你都预备好了去上课,每天你都想一想教得怎么样,每天你都记下教育的轨迹,每天你都做着这些小事,这些小事做好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周雨晴: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周芸:《不做教书匠》将一组组真实的师生相处镜头呈现了出来。正是这种真实性,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把自己的视角带进去,更能引发我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也让我明白了追寻教育的梦想,就是追寻教育的幸福。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
蒋梦婉:这次寒假,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本书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道,我们的工作学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在学校里,学生是非常关注老师的表情的。所有孩子喜欢的有亲和感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把微笑挂在脸上。
陆梓竞: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孙梦玲: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感觉是在听课,听一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与智慧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心中有方向,脚下有行动。两者结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孙峥:看完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理解了教育的规律和真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争做一名有方向感,奋斗感,亲和感,责任感,上进感的教师。
王婷铄:我们要想贏得家长的信任,贏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晏源:教育就是这样,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坚持、需要爱。当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平凡教育中的不凡,你会入迷,你会渐渐的爱上这项事业,你会感受到挡在你前方的迷雾突然散开后远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能从事教育,挺好!
姚瑶:这本书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在这之前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
应青青: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让我感触颇深,我们是教育路上的行者,披荆斩棘,却又甘之如饴。管老师的书中有道理、有小故事、更有的是一种感同身受的长辈对晚辈的悉心建议,他将一组组真实的师生相处镜头呈现了出来。正是这种真实性,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把自己的视角带进去,也更能引发我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做一个有责任感、上进感、亲和感的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温暖的爱去滋养每一个孩子!
叶圣陶先生有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读自然万物、感社会人情。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有爱心、有诗意、有内涵的教师。终身学习,真正成为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
(供稿人:陶城实验小学 周芸)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