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追梦人。
学校立场:育人为本 崇尚自然
宜兴市环科园实验小学坐落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内,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校训“崇尚自然”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相融合。我们在德育工作顶层设计中,以学校“自适课程”构建为基础,以学生“自然成长”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育人价值为目标,在尊重生命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对生命成长的关注,从生命成长的角度思考道德人格的塑造,通过挖掘生命教育的德育功能,积极探索基于生命成长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
“为了学生的自然成长”是我们的办学理念。我们始终认为,学校教育应该顺应学生天性,通过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命的生长,让生命回归教育的本真,从而催生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为此,我们着力追求积极主动、全面均衡的生命教育;追求源于本体、重于交互的主体教育;追求纯净和谐、开放灵性的生态教育;追求尊重生命、快乐成长的幸福教育。所以,我们基于环保生态理念,建构学校自适文化体系,整体架构“自适成长课程”,让学校教育的一切都成为儿童体验、感悟、探究的自主、自由地发展过程,最终指向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每个学生的自然成长。这是一个“长新芽、展新叶、抽新枝”的自然而然的个性生长过程样态,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姿态,烂漫而创生神奇。
儿童立场:发展素养 体验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努力通过学校各项德育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健身心、勇担当、善创新、适悟道、慧悦读”的“绿色少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诊断把脉,并且重在内部调理,其实育德也是育心的过程,同样需要我们通过“望、闻、问、切”来细心观察、了解孩子;耐心倾听、读懂孩子,用心沟通、理解孩子;悉心规划、成就孩子,并让这种成长的经历在儿童身上烙下深深的个性印记。
1、引导孩子“健身心”: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要素,拥有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理是成就学生美好人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加强棒垒球、小篮球等体育特色课程建设。同时,学校特别关注心理教育,把心理教育纳入德育范畴予以重视和落实。加强个别及团体心理辅导,开展“放松心情 减轻压力”考试焦虑心理辅导等讲座。我们既关注身心两健的学生,促其再提升,又特别关心那些身心发展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设立个别指导的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开展“融合教育”,坚决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培养孩子“勇担当”:我们在德育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表达意识,让他们能够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增强自身信心;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时时处处要起带头作用,明白遵守规则才能发挥担当精神。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少先队主题活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意识强、能做敢为、勇于承担责任之人。
3、培育孩子“善创新”:我们通过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活动,争做敢想敢试的小创客,为将来成为大创客打好基础。我们结合学校环保教育特色,开展变废为宝、美境行动、垃圾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和实践,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实践能力,人人都能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栋梁之材。
4、引领孩子“适悟道”:我们引导学生会思考、领悟真理,帮助学生找到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规律,引发学生对做人、做事的感悟。我们通过学习队史、清明祭扫、成长仪式、思政课堂、红色观影、红歌颂唱等党史学校教育,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积极主动做事、持之以恒和始终如一的好习惯,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并让学生懂得反省自己、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在反省中变得睿智,直至获得成功。
5、组织孩子“慧悦读”:我们通过“慧悦读”素养的养成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能够成为知识丰厚、智慧充盈、心理强大、素养全面之人。读书可以明治,可以修身,可以雕琢自己,可以提高自己的涵养。所以,我们从“全学科阅读”开始,引导孩子每天读一点书,从“悦读”、“思读”,最后“慧读”,每天进步那么一点点,人生兴许更加美好。
父母立场:理解包容 和谐共赢
在倡导多元开放办学的理念指引下,我们积极架构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格局,创设充满温暖和生机的“教育生命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为此,时刻提醒着我们更多地站在孩子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伙伴和灯塔?如何为家长提供更为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带着这样一些思考,着力开展了建构家校协同育人格局的实践研究。以“互助共建,互伴共学,互爱共乐,互信共赢”为原则,在每学期的家长座谈会上,我们开展学习方法分享、辅导经验交流、问题困惑探讨、评价激励共赢、赋能成长共研等系列活动,积极构建“多元、开放、统整”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目前,我们还依托无锡市规划课题“‘自然成长’理念导引下家校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着重围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学生道德学习研究三类家校融合典型案列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来探寻行为背后的原因,来指导家长用心解读孩子,真正读懂孩子。同时,通过家长志愿者活动、一年级家长报告会、线上学校家委会公微持续推送优质资源、育儿经验,努力形成经验随时可分享、困惑随时有人帮的局面。
尊重信任是船;理解包容是帆;沟通合作是桨;和谐共赢是美妙风景。“家校共育”是我们的目标,努力使家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关注个体到关怀群体,从焦虑无助到群策群力,从挑剔误解到家校共荣的转变,提高家长育儿的责任意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育人责任在身、使命在肩,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教育梦想,更要有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要给追寻梦想的孩子们引路,以爱作笔,以理当纸,让孩子们触摸到“真”的力量;觉察到“善”的导引;感受到“美”的熏陶,在他们心里书写一本本美妙的成长宝典,从而让孩子享受有温度的教育,并立志成为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一代新人。与此同时,让每个老师在践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的过程中,也能感受教育所带来的尊严和幸福。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教育最美的样态!
(宜兴市环科园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 凌伯军)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