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校园活动>内容详情

览景育人(十一) 雕像群

发布时间: 2022-06-13 09:23 作者: 许言讷 浏览量: 2005 【公开】

孔子塑像

孔子塑像位于学校图书电教中心大门广场北侧,于2020年3月正式立成。

雕像面南而立,为全身像造型,总高约为4.20米,其中底座为1.00米,人像高为3.20米。






据《史记》记载,孔子身高“九尺”,以海昏侯墓发现的汉代直尺为标准计算,孔子的身高就是相当于今天的1米824,对于古人来说,可谓“巨人”了,所以我们一般见到的孔子雕像都是非常高大的。

在底座北面,刻写着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二是提倡“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使得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三是提倡“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温故而知新”“举一而反三”的学习论;四是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

在底座南面,黑底鎏金的“万世师表”四个大字,正是对孔子教书育人典范的写照,更是对孔子创立平民教育的颂扬。孔子关于教育的思想可谓震古烁今,直到今天还闪着耀眼的光芒,它们不分国界,启示着一代代教育者,他的雕像也始终屹立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校园的角落,也始终屹立在每一个教育者的心里。

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孔子雕像,就和大多数的孔子塑像画像一样,是以唐代吴道子的孔子画像为样本:年龄掌握在60岁至70岁之间;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体现了孔子庄严慈祥、和蔼和谐、谦和智慧的万世师表形象;身体微微鞠躬,两掌叠放,掌心朝内,这是古代士的相见礼——双手交叉前伸,放在全身最前,男性左手在前,女性右手在前,表示虔诚恭谦之意;拇指内收,象征谦恭;四指并拢,代表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身姿的细节充分体现了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他的博大儒雅。

今天,我们一次次伫立在雕像面前,一次次仰首瞻望,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孔子精神的无尽膜拜,更是对孔子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共聆和互勉,尊重和传承。

老子雕像

老子雕像于2020年12月建成,坐落在图书电教中心楼大门广场南侧,面北站立,为全身像造型,总高约为4.20米,其中人像高约3.20米,底座高1.00米。底座正北,黑底鎏金刻写着“道法自然”四个大字;底座南面,以同样的方式整齐镌刻着老子的生平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仰观雕像,人物面北远眺,体高脸阔,据说老子降生时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又呼之为“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被一代代传了下来。

细观雕像,人物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面容含笑意深蕴。他左手食指指天,右手食指指地,这样的手势成为老子雕像或画像的传统造型,一般解读为“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表达。在《易经·系辞上》中有语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古人认为,天地宇宙运行演化之中,有一种无形的“道”在支配着万物四时的行进,在天地无为而能主宰万物的现象中,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道家思想,“法天象地”便成为了哲学思想的深刻总结。

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哲学、思想、文化等多方面,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他的思想集大成《道德经》更像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着思想、文化的宝藏,书中对“水”七品的赞赏成为了后人经世济民的指导纲领,同样也成为了我校打造校园文化、深化内涵建设的理念之源,学校“善水文化”建设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建成老子雕像,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外化于物的重要构成,更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老子的敬仰之情。

鲁班塑像

在学校产教融合园B楼栋、C楼栋和D楼栋形成的广场间,鲁班雕像面北矗立。雕像立于2019年12月,为半身石像造型,总高2米8,其中人像身高1.6米,底座1.2米高。

雕像造型经典,体现了鲁班正在劳作的姿态,只见人物左手把錾,右手举锤;他的动作舒展有力,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凿石经验;他的神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生动诠释。一锤一錾显风骨,一道一槽见专业,鲁班敬业专业、精益创新的信念与品质,似乎都凝聚在这雕像的静默中,又永远流淌在不息的岁月长河里。






鲁班,公元前507年至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尊称公输子,他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土木建筑发明家,被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自古以来,鲁班的名字已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人们习惯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集中在他的身上,因此,有关鲁班的发明和创造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他的精神,也成为中国民间劳力者行为和职业价值取向的体现,成为中国百业能工巧匠们的精神价值的代表。

纵观古今,鲁班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匠人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宜兴高职校“上善若水,尚技修远”校训理念,与鲁班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传承工匠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将学校打造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核心之一。

为更好地弘扬鲁班工匠精神,激励学生为掌握精湛技艺而努力,学校树立了鲁班雕像,并以开展技能教学、实习实训的重要场所产教融合园作为雕像所在地,寄予了学校对学生培养工匠精神、争做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强国的殷切期待,让鲁班精神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发挥出了当代价值和教育意义。

文字:庄颖 

摄影:庄颖、周叶         

编辑:许言讷        

初审:周益锋

终审:张卫斌        

发布:谈俊

(宜兴高职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