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家举起双手,来一起跟我做……”
6月22日下午,宜兴高职校财经学院阶梯教室内,一片欢声笑语。站在讲台上的,是学校财会专业技能金牌教练朱盛婷老师;座位上的,是一群可爱的“学生”,他们平时里是辛勤的老师,这会成了跟着朱老师一板一眼学做手指操的好奇学生。
这是财经学院“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的掠影之一。“心手同练,永葆健康”,活动面向学院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开展,在发挥学院技能优势、关爱教师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推广普及了“珠心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项目。
“好,我们先来了解珠算文化,认知算盘……”
“下面,注意手指分工,掌握精准的指法……”
“第三,我们开始拨珠实训,体验一下学习效果。”
“不要小看我们每天手指动一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增强体质的好方法…..”
在朱老师的有心安排和精心教学下,丰富多彩的健脑益智训练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一一开展:手指健身操、珠码手指算、算盘健身舞;空拨、实拨、想拨;理一理、试一试、画一画、连一连:活动唤起了老师们的参与热情,大家舒展着平日里忙碌到发僵的手指,背诵起遗忘已久的口诀,有所教,有所学,有所练,有所乐,欢快热闹中,掌握了一系列可以用于日常自我锻炼的心手操。
说起珠算教学,这是宜兴高职校财经学院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之一,至今已有37年的历史。学院在不断探索和积淀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珠算教学模式,打造了一支致力于珠心算教学和珠心算文化普及的兴趣小组。师生们不仅连续多年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还创建了珠心算工作室,常年送教我市结对小学和宜兴市老干部大学。通过多种以点带面的方式,学院将珠心算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了普及和推广,在不断强化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担起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责,既培育了一批珠心算技能人才,又服务了师生、社会。
随着学校产教融合园项目的推进,学院再接再厉,创建了“宜兴市珠算文化研究基地”,这是学校产教融合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成果的又一重要体现,也为珠算、珠心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传承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一颗颗脚踩刀磨、精工制作的算珠,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清脆而深邃,浸着古韵载着华彩,镶嵌在中华文明的珠算之歌中。宜兴高职校一边传承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一边与时俱进开展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技能师生人才辈出,教育和普及效果鲜明,在学院师生们的努力下,珠算和珠心算已不再是“王谢堂前燕”,它已驻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师生喜爱、社会欢迎的时尚传统技能。
文字:邓露、徐荷琴、庄颖 摄影:财经学院
编辑:许言讷 初审:陈素芬
终审:张卫斌 发布:谈俊
(宜兴高职校)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