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品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武装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早在1930年冬,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就准备把柳条湖作为挑起武装侵略的地点。在长期的密谋策划之后,9月18日夜,日本独立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领几名部下按照事先的计划,于10时20分用炸药将铁路一侧的路轨炸断。之后,日本人又制造假现场,在被炸现场放置了三具身着中国士兵服装的无辜百姓的尸体,把这次爆炸事件嫁祸于北大营东北军的官兵。
柳条湖铁路的爆炸声刚过,日军设在守备队营区内的24厘米口径的大炮,便开始炮轰北大营。同时,早就全副武装埋伏在北大营围墙外的日军也在炮火的掩护下,沿着南满铁路,分西、南、北三线一齐向北大营发起进攻。

由于东北军绝大多数部队执行了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于是,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日军很快攻入北大营,甚至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沈阳城。

一夜之间,山河变色,国难降临。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遭遇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至暗时刻”。疯狂的侵华日军迅速强占了东北,还步步紧逼妄图灭亡整个中国,中华民族由此陷入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也是从“九一八”这一天起,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点燃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同志受中国共产党的指派,前往东北开展抗日工作。赵一曼深知此次别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家人再见。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赵一曼毅然决然地抛下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临行前,留下母子二人唯一合影。

她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1935年秋,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被俘期间,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医院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但很快被追敌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在这最后的时刻,她给心爱的儿子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遗书:

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岁月如何更替,“九一八”这个记忆着血与火的日子,中国人民永志不忘。

朗读感悟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回望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非凡历程,巾帼英雄灿若星辰。威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应该不忘苦难历史,继续砥砺前行,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时代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