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牢“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的育人理念,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引导教育孩子。
第一条家庭建设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要重视家庭建设,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要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传承优良家风,营造书香氛围,坚持亲子阅读,让孩子在一个家庭和谐、孝老敬亲、健康温馨、充满爱心、互相尊重与理解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孩子优秀品格养成奠定基础。
第二条亲子沟通
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谈心,家庭成员之间做到一致性表达,学会情绪管理。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并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并能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评价子女。
第三条生活教育
家长要循序渐进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耐心指导和帮助孩子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成为自信自立的人,助力孩子自我服务,自主成长。
第四条品德教育
家长要注重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孩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亲子一起观看具有正面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影片,一起阅读,一起阅读时政热点素材,适量收看新闻类电视节目,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观念。
第五条艺体修养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让孩子多接触、多欣赏自然美,陪伴孩子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通过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动手制作艺术作品等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项目,陪同孩子进行一项体育锻炼项目,培养运动兴趣,提高体质素养。
第六条公民素养
家长要了解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情操、言行举止、文化底蕴、奉献精神和法律法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及自我约束意识等,做到就餐言行文明有礼,节俭不浪费,乘车排队有序,尊敬长者。
第七条安全教育
家长要重视孩子生理、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引导孩子遵规守纪,能够运用规范的渠道解决孩子心理困境,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学习压力和挫折注重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技能与方法,掌握基本的自救和求救方式。让孩子熟知常用的求助电话号码,提升应对意外伤害和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八条以身示范
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社区建设、慈善活动等。用好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学习宣传优秀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争做家长队伍中的排头兵。
第九条自我成长
家长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阅读家庭教育书籍,善于将教育理论及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去。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家长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有体悟、有反思,争做有良好心理素养、科学理性育儿的家长典范,亲子共成长。
第十条家校社共育
家长要尊重学校的办学权威,支持学校工作。要理性表达合理诉求,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主动参与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学校发展和孩子健康成长建言献策。与学校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建立教育共同体,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发挥应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