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宜城成校联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九如教育,在九如城银龄成长中心共同举办“醉美夕阳·银耀氿城”蓝染体验活动。30多名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在素白方巾与靛蓝染料的碰撞中,亲手体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共度午后时光。
初识蓝染
活动伊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蓝染入门课”。她结合本次制作的“蓝染小方巾”,简明介绍了所需材料——从用于“防染”的石灰粉、黄豆粉,到决定最终色彩的蓝靛染料,再到承载图案的素白丝巾,每一件工具都藏着蓝染工艺的千年智慧。吴老师还细致讲解了“调浆—刮版—染色—氧化—清洗”的完整步骤,让大家充满期待。
匠心调浆
在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蓝染创作正式开启。志愿者们提前按比例将石灰粉与黄豆粉混合,加水搅拌成细腻糊状的“防染浆”——这是蓝染中“留白显花”的关键。居民们戴上手套,将丝巾喷水至半干,轻轻铺平;随后将提前刻有梅兰竹菊、吉祥纹样的花版覆于布上,手持刮板匀速刮涂防染浆,确保图案边缘平整。
因当天湿度比较大,为加速防染浆干燥,大家默契配合,用电吹风小心吹干丝巾,当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在坯布上逐渐显现,成就感油然而生。
靛蓝浸染
最令人期待的“染色”环节到来了!志愿者将调配好的蓝靛染液倒入染缸,墨绿色的液体泛着沉静光泽。居民们手持晾干的丝巾,将其完全浸入染液,静置1分钟后取出——此时的丝巾呈青灰色,仿佛尚未“苏醒”。
10分钟后,布料从青灰到浅蓝,再渐变到深邃靛蓝。“像变魔术一样!”一位居民惊喜地说,“原来我们穿的蓝布衣裳,背后藏着这么美的变化!”
清洗晾晒
待丝巾完全氧化为均匀的靛蓝色后,居民们将其放入清水中反复漂洗,洗去残留的防染浆和浮色。随着水流冲刷,原本被防染浆覆盖的白色图案逐渐清晰,与深沉的蓝底形成鲜明对比,每一条丝巾都是独一无二的“手作艺术品”。
此次“醉美夕阳·银耀氿城”蓝染体验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感受了非遗文化的温度,更以“手作”为纽带,传递了传统技艺的匠心与美好。未来,我校将继续联合无锡工艺、九如教育等多方力量,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体验活动,让非遗技艺在社区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