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小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4-12-18 16:43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宜兴市元上小学 点击量:4977 【公开】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体验策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今天啊,老师要带大家到小芳家的果园去看看。

(一)导入,出示果园。

师:自己读一读 。(自由读题)

师:根据条件你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提一个复杂一点的问题。(学生提问

(二)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1、出示完整的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1)弄清题意,整理条件。

师:先看第一题,我们一起来把题目完整地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啊?(条件多,而且有点乱,读不齐)

师:那么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整理一下,让这些条件看上去更清楚,简洁呢?

拿出练习纸,开始,看谁的动作快。(学生整理,教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一下,并且说说是怎样整理的。(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生1:文字形式。

师:大家评价一下和原来比,感觉怎样?(学生评价:清楚多了)

师:是这样整理的举手。

生2:表格形式。

师:再看这一个,也请你说说。评价一下。和前面的文字的形式比呢?学生评价:更简洁了)是用表格的形式整理的举手。非常好!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果树的种类,用文字或表格整理的。

(出示板书:文字、表格)

师:老师发现,这个,也是用表格整理的,但是与前面的表格有点不同。哪里不同?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整理。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你的意思是根据问题可以选择有用的信息,是吗?

师:这样是不是更简洁了呢?你真聪明!

(2)、分析关系,确定步骤。

师:(指板书)现在我们弄清了题意,也整理了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想呢?(等片刻)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是这样想的:根据(   )和(   )求出(   ),再根据(  )和(  )求出(  ),最后------

师:原来你是根据条件来想的,根据某两个条件想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某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板书:从条件想起,根据()和()可以求出()

师:这样的想法很好啊,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要知道桃树的棵树和梨树的棵树--------

师: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来想的?(问题)

板书:从问题想起,要求(),需要()和() 条件。

师:原来他是从问题想起的,也不错呀,谁也是这样想的,再来说给大家听听。

师:刚才同学们用两种思路分析了这个问题,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家可以跟着轻声说一说。

师:我们可以这样想:根据桃树3行,每行7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树,再根据梨树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树,后把桃树梨树的棵树相加。(先出示表格,后出示思考流程图1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演示2)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需要知道桃树的棵树和梨树的棵树,要求桃树有多少棵,需要桃树3行,每行7棵这两个条件,要求梨树有多少,需要梨树4行,每行5棵这两个条件。

师:比较两个思维结构图,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其实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样?

(3)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会列式计算了吗?很快的速度完成在刚才整理条件的边上。

师:来,交流一下列式和结果。有不同的列式吗?(板书式子结果)

师:这个结果是不是正确呢?需要检验,说说你想怎样检验。教师带领学生检验。

师:检验结果整确,最后写上答句。(板书: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3、回顾小结:看看黑板,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用策略,清晰步骤。(学生自主完成)

完整出示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你会像刚才的解题过程一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题就在我们的练习纸上,拿出练习纸。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每一步的要求。(读要求)

师:按要求独立完成,看谁的动作快。(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师:谁来做一回小老师交流一下你的做法。(学生拿练习纸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师:下面的同学有问题要问这位老师的吗?

师:老师,我有问题,为什么你只整理杏树和梨树相关条件?

      要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是怎么想的?(对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

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有错的举手!

2、(出示:小组交流)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

回顾两题的解题过程,与同学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分析问题时,你有哪些体会?

师:先自己想想,然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中出示板书:弄清题意   分析关系    列式计算    检验写答

三、巩固策略加深认识。

师:是的,解决问题关键要会分析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联想练习,看谁最聪明,比谁的反应快。

联想练习1:出示一个条件之后,想一想后面紧跟着可能会是什么条件?(被你们说中了)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根据后两个条件又可以求出什么?最后可以求出什么?还可以求出什么?(你们怎么这么厉害呀)

看着这张图,把整个过程自己再说说,根据()和()可以求出(),再根据()和()可以求出什么。

2、联想练习2: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你会这样一层层想下去吗?如果告诉你一个条件,还缺什么条件?

  再自己说说,要求()需要()和()两个条件。

课堂练习1:

用上一个联想练习演变:

江老师买2件衣服一共用去260元,3条裤子一共用去180元,(1)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师:现在你会很快地解答这一题吗?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怎样)

在上面的基础上出示(2)5条围巾和一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发现缺少条件,无法做,需要增加条件。

师:你觉得要增加一个什么条件?(出示:一条围巾80元)

师:现在你会解决吧!学生列式,交流。

四、深化策略,总结提升。

课堂总结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学到了什么?分析问题时可以怎样想? (可以用文字、列表等等整理条件,可以从条件想起,或问题想起分析问题,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练习2:看图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机动)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西渚镇振元北路22号     联系电话:15161660228     联系邮箱:5241679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