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概述]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解决与生活、学习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教学。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并努力倡导数学实践活动由比较陌生走向日趋成熟。并且只有在不断地教学实践探索中,形成具有相对完善形态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在文中尝试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论文正文]
“综合与实践”是新《数学课程标准》增加的这一全新的内容,并将它和“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并列为数学学习内容的四大领域,架构成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基本组织框架。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闪光点,也是数学学习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为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更多样化的空间与时间,让数学发现与探究活动真正开展进行起来。为了深入贯彻这一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并努力倡导数学实践活动由比较陌生走向日趋成熟。并且只有在不断地教学实践探索中,形成具有相对完善形态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有效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学习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教学,可以合理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理解,充分领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开展教学:
一、以发展的眼光确立目标,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一般以现实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总体目标是“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注重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例如,《我们去春游》一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的眼光来合理、高效的安排春游活动。根据现实情况,显而易见,学生的春游活动是在家长、学校、老师等精心安排下进行的“参观”。现如今,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旅游的形式也更趋个性化。现实生活中的旅游,人们往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旅游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用学生增加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经验来解决问题,较好的符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则重在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来开展活动。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或者学生能否得出最终的结果相对来说就并不重要,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能否真正地进行动手操作,能否有效地进行数学思考等。
二、以综合的手段整合内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综合实践的内容可以是数学内部知识的综合,可以是寓数学思想方法于数学思维活动,可以是观察实验现象来探究数学规律,可以是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获得图形的性质,可以是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问题,也可以是数学史、数学阅读来提升学生各方面数学素养,还可以是走出教室进行动手测量以及长期观察获得数据写出实践活动报告等。
例如,《怎样滚的远》一课,课题首先就提出问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利用生活经验,提出可能影响“滚的”距离远近的条件与因素。进而提出影响距离远近的因素比较多,我们假定其中的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来研究木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与距离远近的问题,把问题缩小。针对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结合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完整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我们认为数学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表征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综合的是数学内涵,是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它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和知识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应用于生活。
三、以实践的形式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具体教学中看来,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也必须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学生主动参与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且“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对知识理解的延展与升华的过程。
如在学完《用方程解决问题》后,我们的练习课中再现“草船借箭”这一历史故事,并从这一故事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能够有机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又如,在教学《认识垂线》这一课后,我们带着学生走进运动场,搞了一次班级运动会,扔垒球、跳远,让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比赛后进行测量,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并在测量活动结束后让他们交流活动感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都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通过眼看、心想、口说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了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点之间的距离在两个概念,学会了测量,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因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提倡“玩中学,做中学,思考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以有层次地教学开展活动,提供学生一般研究方法。
假如说课堂活动目标的订立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定位,活动内容的选择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表征,那么活动的有序开展则应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堂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数学活动,确保数学活动的有序有效,我们一定要有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烙饼问题》中,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先让学生解决偶数个烙饼的问题,再解决奇数个烙饼的问题,最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任意个数烙饼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探究过程,经历完整的数学活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
通常来说,数学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做”数学的过程,即数学的组织。通过学生自己的猜测、探索,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发现问题及其规律性的内容,对问题有整体的理解,这是学生数学地组织经验材料的活动;第二层次是在“做”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数学材料并提炼数学原理、揭示数学规律的过程,这是学生组织经验领域的活动;第三层次是将“做”数学活动中所提炼出来原理或规律,进行有目的的验证、推广和应用,这是学生应用领域的活动。
五、以多样的活动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时间发现,教科书中所提供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例如,教学《元角分》后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是“逛超市”。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购物环境中体验人民币的组成、面额的大小、人民币的功用。在“逛超市”过程中学生个体不仅体验了以上各要点,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中掌握了知识。
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索活动的舞台,努力创设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六、以多元的标准评价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中我们应给予关注的是学生参加实践了没有,经历知识的探索小结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体验,有什么具体感受;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和同学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有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我们不必很在乎学生最后是否有“作品”、是否出“成果”,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只要学生参加了,思索了,有感受了,有发现了,就是有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总之,“综合与实践”不仅是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核心理念的重要途径,更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投稿人:吴红燕)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