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教师作品>内容详情

凝心聚力,创新进取共谱德育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2-01-13 09:18 发布单位: 宜兴市陶都小学 浏览量: 2099 【公开】

内容摘要:社会日新月异,学校德育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本文本着分析新的社会形势变迁,结合学校德育育人要求,探索班级德育教育的一些想法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里面谈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尝试的新方法,涉及了更宽广的全学科视野。

关键字:德育  创新  多途径

社会日新月异,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发展和进步,素质教育已成为风口浪尖,加强和改进班级的德育工作,更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又是班级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一、分析新形势,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美国行为科学理论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因此,社会上各种先进的文化等得到发展壮大,同时中西文化的日益融合与交流,使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腐朽的“哲理”在侵蚀着我们的下一代,再加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手机进入家庭,而影视作品中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班级德育的“5+2=0”的败局。原因找到了,原来的班级德育机制不够健全,单靠固有的班级德育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事异时移,变法宜矣”,利用新的媒体工具,我试着建立了班级、家庭、社会三方结合的德育网络,邀请家长参加德育管理小组,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成长情况并出谋划策,这使得我班的德育教育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二、针对新特点,采取新方法

1.变单一的唱“独角戏”,为精彩的合演“多角戏”

以前的德育教育总有力不从心之感,一是不够灵活,不是很适应新的环境,二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出症结,片面重视进行班级德育教育,重说教,主要是班主任在“唱独角戏”。现在,利用新媒体,建立了班级、家庭、社会三方结合的教育网络,勤沟通,能够在建立家校联系的同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通过成立班级、家庭的联络微信群,相互沟通,提高了班级管理的透明度,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而在学生在家学习的方面,我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与家长合作,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为德育由课内到课外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变常见的“两科”教育,为丰富的“全科”教育

“纲要”及各科教学大纲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是多年来,由于学校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似乎成了班主任两的专利。其他学科偏于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有了问题,基本就是推到班主任这边,德育成了班主任的专利。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各学科合作,集体发力,更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展开,并是取得良好成效的保障。我经常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让他们把思想道德教育也渗透在他们上课内容之中。比如,《科学》中讲物质的组成,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中可以让学生形成法治理念与守法自律的约守;《劳动与技术》可以让学生锻炼成动手能力促进学以致用等……,我还把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德育工作的落实作为“达标课”及“优质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这样,群策群力,多管齐下,进行德育教育的力量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

3.变单纯的“空洞说教式”,为身临其境的“情绪感染式”

以前,德育工作往往主要限于空洞的口头说教,比如班会课上大讲特讲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个不准那个不行,可学生记住的寥寥。这样的德育教育,教师累的不轻,学生听充耳不闻,效果甚微,主要原因就是这种纯理论缺乏直观性、感染力,没有代入感。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着变换了策略与方法。

(1)故事形式,提高成效

例如针对学生诚信、守时等美德教育问题我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空洞的口头说教比较乏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故事生动有趣,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更能引起他们心中波澜的起伏,情绪情感的变化。所以有趣生动的故事比单纯的空洞的口头说教更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当然讲故事的方式也可由多种,老师讲,学生讲,老师学生接龙式讲,邀请校外人员讲(家长、校外辅导员、专业人士……)这样的变化也会引发学生听的兴趣、提高注意力,从而推进德育教育的效果。

(2)情景再现,感同身受

针对学生之间的摩擦、矛盾我就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模式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对当时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评价,从而寻找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法。比如因为打架、吵架、给同学起外号等矛盾,我就组织一些学生进行情景剧排演,而后在班级里表演。表演完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在畅谈感受时穿插采访“演员”当时的感受,采访矛盾当事人的感受,注意在这里采访当事人时不是直接点明这情景剧就是在演他们,这样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而是问他:“假设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在学生当事人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进行善意地引导,让他发现自己曾经的行为与现在自己明白的行为之间的不同,引起他的自我反省,从而明白该如何解决与同学间的矛盾。

(3)辩论讨论,明辨事理

对于生活中一些两难问题的选择就采用讨论会、辩论会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不是老师直接以道德的准线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自我剖析,自我反思,从而寻找出解决这种两难问题的正确方式。比如我们“中国式的过马路”方式究竟好不好这一问题。当马路上虽然显示的是红灯,但没有汽车来往,这时作为行人我们究竟该不该过马路?人家都过去了,一个人停留在那,似乎显得很傻,而过去吧,道德上觉得不对,这时我们该怎么选择?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不急于以道德标准告诉学生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而是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辩论,畅谈自己的想法,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进行明晰有些事情并不是大家都在做,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着做的,而是应以国家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准线为依归,合理的可以做,不合理的就不能做。这样比直接的说教更能以理服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影响自己的言行。

同时,在务实务细的前提下我继续加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并常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宣扬中华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时代的气息、祖国的博大文化,熏陶并期望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德育教育中,我的一个原则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让他们去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因而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总的来说,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又根据新的形势下德育工作出现的新特点采取新的措施与方法,我的班级德育工作走上了务实、高效的成功之路。我把它概括为16个字:找准症结、多方参与、务实务细、设身处地。

参考书目:

1、《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我的班主任情》丁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09

2、《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王晓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9

                           (投稿人:吴继东)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