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与研究,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和要求,帮助教师用好新教材,实践新教学,落实学科育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于2024年12月16日在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举行“包静娟、褚明月、吴文娟、王燕涛名师工作室”联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择高取法 向“新”求质 共研学科育人》。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包静娟、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陈正华老师,名师工作室导师褚明月、吴文娟、王燕涛以及各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观:课堂演绎展风采


活动伊始,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包静娟带来了一节《分数的意义》展示课,包老师引导学生从“倍(率)”与“量”两个维度来理解分数,首先创设了分饼的情境,让学生在变化的数量中发现不变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倍数关系的角度理解标准,理解分数。接着,包老师激活学生整数的认数经验,通过构造分数尺、建造分数墙,在数轴上的精准定位,让学生理解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感悟分数“量”的意义,体会认数的一致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打通“倍”与“量”的联系,感受量率对应的思想。
二、听:主题讲座促成长


随后,包老师展开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学习,就是建立联系》。包老师从理论的启迪入手,响应课改的呼唤,提出课堂变革的3个方向:“变点状式为结构式”、“变搬运式为亲历式”、“变单项式为浸润式”,从而实现模块式的意义建构,递进式的教学推进。她指出,未来的教育应当是“联系的教育”,教师要从整体育人的视角,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意义、促进内化的学习,从多学科到跨学科,走向超学科,让整合、经验、联系成为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身体、认知与情感的共振,实现素养的真正提升。
三、品:导师总结共向新

工作室导师王燕涛老师希望老师们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择高处取法,向新求质,能将活动中的所学、所悟、所感融入日常工作与学习。保持那份求知若渴的初心,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勇于挑战自我极限。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只要怀揣梦想,秉持信念,就一定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四、悟:心得体会启智慧

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朱佳晟
今天有幸聆听了包静娟老师《分数的意义》一课,包特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通过分月饼的情境创设,将一个月饼的四分之一和一盒月饼的四分之一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她不仅从倍数关系的角度(“倍(率)”)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还激活学生认数的经验,通过构造分数尺、建造分数墙等方式,让学生在数轴上精准定位分数,理解分数的“量”的意义。包特还强调分数、整数与整数“1”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打通“倍”与“量”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量率对应的思想。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在视觉上和操作上理解分数,还促进了他们在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桥梁建设。


宜兴市经开区实验小学 张科
今天参加工作室联合活动,有幸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包静娟老师的《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包特从课前学情调研引入,引发学生对分数产生和分数意义的思考,通过比较、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等概念,沟通了整数“1”和分数的联系,厘清整数“1”细分可以得到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累加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一系列挑战练习更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整数“1”关系的理解。随后,包特在讲座中结合科学理论明确联系的重要性,强调更多的学习经验、表征、操作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优的数学理解,包特认为目前教学中学习内容单点化、学习方式单薄化、学习场域单一化,并结合具体实例对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课例的讲解和新旧教材的对比让我们深入体会到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宜兴市太华小学 单美琴
今天有幸能够听到包静娟老师上的《分数的再认识》,课堂上包特在引导学生认识1/4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关注到了分数“基数”和“序数”的双重身份,重视沟通分数、整数与整数“1”的联系,她又从“倍比”和“度量”两个维度带领学生探究分数的不同意义,并在问题解决中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整数以及“1”之间的关系,感受数与运算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理解性学习中提升数学素养。名师的课让我感受教学不应该是按部就班地教书本知识,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逻辑结构,这样才能让学生提升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