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安全网络环境,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5月28日下午,官林派出所的民警们来我校开展了“抵制网络谣言 净化网络安全”的宣传活动。


官林派出所的民警们先给同学们分发网络安全宣传单,使同学们初步了解网络安全知识。随后,肖警官通过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同学们普及了网络谣言的定义、常见类别、辨别方法等内容,并结合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讲解散布谣言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告诫他们在接触网络信息时要保持理性思维,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01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网站、论坛、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信息。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等特点,因此极易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02常见网络谣言类别
网络灾害谣言
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网络恐怖谣言
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犯罪谣言
指捏造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
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损失。
网络个人事件谣言
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0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文章发布的权威性
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
2.内容观点的客观性
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
3.浏览页面的健康性
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将色情、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04面对“网络谣言”,我们该怎么做
1.谣言止于智者
不盲从听信网络的只言片语,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引人注目”的内容不要随意编辑、转发,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要通过官方等正规渠道了解信息,坚决不做造谣者和传谣者。
2.增强自我意识
知识储备越充足,辩证思维就越强,谎言在知识面前自然不攻而破。多读书、读好书,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网络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自觉学法守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享有表达自由的权利,但也要承担起维护真相的义务。对法律要心存敬畏,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育守法好习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我们的家人。
4.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你传播的任何一个谣言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要谨言慎行,拒绝成为“键盘侠”,坚决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每一个网民都有抵制虚假信息的义务,也有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虚假信息的权利,对网络谣言要坚决说“不”,不做冷眼旁观者。
通过开展此次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同学们对网络谣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掌握了更多防范网络谣言的方法和技巧,为建设文明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