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林实验小学 顾莲
朱永新先生读了《叶圣陶文集》后,发现叶圣陶先生把儿童比作发着嫩芽、开着花朵的草木。儿童,儿童节,草木,花儿,这些都是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词语,都是一个向着阳光,向着明天的美好的词语。儿童像嫩叶、花儿一样,代表着未来。他们的模样,就是明天的模样。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键是要用相信、期待、欣赏的心情和眼光来对待儿童,耐心地等待、用心地呵护他们成长,不要揠苗助长,不要粗暴干涉。拜读了朱先生的著作,我也是感慨万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儿童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色彩斑斓,作为与儿童经常接触的老师,我们要学会倾听儿童的声音,走近儿童,走进儿童。
想起曾经在自己的班级里发生过的一件小事,我想让孩子在学习上互相帮扶,在班级里选出了最优秀的五个学生以及成绩相对落后的几个学生,进行了“师徒结对”。但是,名单一公布,孩子们就有了情绪,有人不愿意成为师傅,有人则不想被老师安排的师傅教,这场行动取得的效果便大打折扣。于是,我换了一种策略,让愿意接受帮助的徒弟来报名,并且给他们一天时间去拜师,如果师傅同意,就算结对成功。此言一出,学生们都很兴奋,一天不到,几对小师徒就诞生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徒弟们每天都虚心受教,师傅们也愿意为徒弟们花时间,师徒结对效果很好。这一事件,我愿意称之为“看得见孩子、看得懂孩子”。
当我们看见儿童时,会悦纳孩子的一切,聆听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产生共情,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儿童被看见,就会被尊重、被关注、被接纳、被爱护、被支持。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早已冷静地告诉我们:人始终是未完成的,这是人为之人的基本特性。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能看见儿童的生命,永远看见生命在成长,而教育者崇高的使命就在于求证生命的可能性,进而引领和拓展这种可能性。
我们曾经也都是儿童,儿童也都终将是我们。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每个生命,每个儿童都和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时,都和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时,我们才能真正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拉起每一个儿童的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和儿童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读《教育,从看见儿童开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