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十一月的阳光明媚耀眼,十一月的心情欢呼雀跃,就在今天,11月26日,红塔小学的孩子们扬着笑脸,乘上汽车,来到宜兴竹海,与大自然亲密拥抱,与深秋浪漫相约!
一大早,朝阳抚慰着校园,红小学子不怕寒冷,早早地背上鼓鼓囊囊的书包,里面装满各种好吃的,兴冲冲地在教室门口集中。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聚精会神地聆听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他们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乌黑的小眼睛里藏着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期待。
实践课程让学生带着书本中的未知,在竹海风景区中探索。形式以现场实地学习为主,内容丰富,包括水润阳羡、竹够有趣、自然探秘昆虫、千年银杏等。探寻诗竹文化,激发学生对宜兴的热爱。

活动组织有序,分批进行,按班级为单位,每个班配备了3位老师保驾护航,确保每位学生的安全。在导游阿姨的指引下,孩子们井然有序地游览竹海:在宽阔的草坪上合影,留下珍贵的童年回忆;在镜湖边徜徉,欣赏阳光下的点点波光;在游乐场玩耍,挥洒运动中的青春诗歌;在野餐垫分享,品尝同学间的暖心友谊……孩子们看着美景,说着悄悄话,在奔跑攀爬中释放着学习的压力,展现着金子般纯洁的童心。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走进竹文化馆,幽静的氛围瞬间净化心灵,孩子们文明地参观,默默地与过去的时空对话。文化馆的一切,一眼便是千年。龟背竹、毛竹、紫竹……竹子种类之繁多,竹工艺品之精美绝伦,令红小学子深深叹息。而那一件件古朴实用的竹制品:竹橱、竹篓、竹匾等,更是带着老师们回到了年少时光,亲切异常。竹的开发和利用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

看一看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竹的药用价值,读一读与竹有关的诗词,听一听苏东坡酷爱竹子的故事,议一议为什么中国的文人墨客这么喜欢竹子……一连串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拓宽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储备。
在院士长廊,红小学子通过移动课堂,学习了解到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作用、昆虫多样的繁殖方式,收获真不小。看图说说几种昆虫的名称,孩子们跃跃欲试,积极参与。指导老师布置大家周末和父母一起去农村观察昆虫世界,把课堂延伸到更广阔天地。
一阵风吹来,银杏叶纷纷飘落。宜兴竹海寂照禅寺旁的这棵银杏树年代久远,树干粗壮。站在千年银杏树下,抬头仰望,银杏叶带着晶莹的通透,架构起金黄色的帷幔,给秋日的竹海蒙上一层童话般的色彩。孩子们捡起片片银杏叶,做成标本,留住灵动的美。

在浩浩荡荡的参观游览队伍中,有一支六人小队格外显眼。他们穿着鲜艳的红背心,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一面鲜红的队旗,昂首挺胸地走来,他们就是红塔小学寻访志愿小分队。今天,他们要做先行者,寻访竹海的历史,探索宜兴的传奇故事。你瞧,他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那专注的神情,不由得让人竖起大拇指。有时,他们又是监督员,看到垃圾主动捡,还热心叮嘱低年级学生要保护环境,真是好样的!

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科学旅行、科学教育。红塔小学组织本次竹海之行,以学生为本,结合宜兴当地特色,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广泛参与探究实践,真正做到了学思结合、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