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月亮船
观察对象:许畅恩、史歆怡、朱乐曦 观察时间:2021.10.19
观察地点:中(6)班教室 观察老师:刘秋萍
镜头一:我们在教室里玩了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个玩具像什么呢?怡怡一下子说出来的它长的像小船和月牙,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船。
在第一次操作活动时曦曦说:“你看我用小手碰和小嘴吹月亮船它就会动啦!”怡怡说道:“你看我用泥工板帮忙也会让月亮船动呢,我把泥工板当滑梯了,真好玩。”隔壁的曦曦哈哈大笑,也跟着怡怡学了起来。
镜头二:怡怡和恩恩发现可以用手动、嘴巴吹、泥工板转动等方法让月亮船动起来。紧接着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什么办法能让月亮船一直动起来吗?孩子们想了想,恩恩脑子一转,老师船是在水里航行的,我们来试试看怎么样?于是,我们准备好了湿毛巾,一起试试看吧!
为什么在泥工板上加上水后月亮船会一直旋转呢?
恩恩将湿毛巾在泥工板上反复擦试,光滑的泥工板上附上了一层水珠,恩恩将月亮船放在泥工板上,月亮船神奇的转了起来。怡怡说道:“为什么有了水月亮船就会不停的转动呢”孩子们都不理解。曦曦说:“上面的水把它们粘住了,原来没有水现在有水了”恩恩笑着说:“你看月亮船一直在转动像什么?”大家一起唱了起来《爱的魔力转圈圈》,成成说:“月亮船转动就像爱的魔力转圈圈一样。”
镜头三:疑惑:我的月亮船怎么掉下来了?有什么办法不让我的月亮掉下来吗?
曦曦立马想到了解决办法,他将泥工板左右摆动,当月亮船快要掉下的时候,曦曦立马转换了一个放向,月亮船立马朝另一个方向转过去了。
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在我们的科探区里孩子们也是一如既往的选择玩月亮船,都说:“老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在活动中。孩子们是第一次玩的月亮船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善于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指南》 中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科学小游戏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所列举的经验都是在幼儿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幼儿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幼儿感性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指南》中还指出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从这两点出发:首先活动的材料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如:有什么办法能让月亮船动起来?为什么加了水的泥工板能让月亮船一直转动起来?有什么办法能不让月亮船掉下去呢?孩子们在遇到问题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新经验,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本次活动用科学小实验有趣的亮船引入。幼儿对于极附力的理解比较少,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吸浮力有限。比如:是天的衣服湿后粘在身上,两张有水后以吸在起,湿的餐巾纸可以粘在玻璃上。
活动中我们发现任何事物都有重力的,但本次活动重点是吸附力个点,在我们生活中都存在。有水的情况下小船会转动但没有水小船就不会转动,不管有没有水,小船在倾斜的泥工板都有重力的因素。将经验前置先教授给动儿,需要考虑幼儿是否再有兴趣去关注吸附力这个点。我们的活动需要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那在活动前经验是否需要提前教授?还是说最后的联系生活成一定要幼儿自己说出来?或者是老师对孩子经验点识对升华?这变成了我的疑惑点。所以在下次的科学活动中,需要提前思考。
当活动中出现科学名词老师需不需要告诉动儿,我们觉得可以让孩子感受知识点所产生的现象,然后将科学名词讲给幼儿听,因为任何一节科学活动都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知识上。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