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教学做合一”教育更有效

发布时间:2021-06-04 16:32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 点击量:3990 【公开】

“教学做合一”教育更有效 

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   唐彩霞

【内容提要】陶行知先生是近现代中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实践家。他把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的改革,探索中国人民的教育新路,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带头人。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创造教育”、“爱心教育”等,这些教育理念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广大的教师可以从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以课堂为基本立足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素质教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五四”以后基础教育的“中国化”探索中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活跃元素,成为促使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股重要的助推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上述教育思想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教师能把上述思想融入到各自的学科教学中,必将对新课程改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数学学科应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谈谈作者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如果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形成“实践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探究,探究生新知,新知又生实践”这六步思维法,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见,“教学做合一”其实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思想为指导、创造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强调教学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要在“必有事焉”上下手,以创造作为“做”的最高境界,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要实现几点变革。

首先是要确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我们要重视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主动地“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重视新知识的来源,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运用,而忽略结论的本源。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时,很多教师只用五到十分钟时间就简单地导出了求根公式,然后就是题海战术。这种“教授法”使学生成了彻底的听书人,即便当时听懂了,也并不表示真的理解了,同时这样的记忆也不牢靠,基础差的学生一旦忘了就无从下手,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到期末复习时前面学过的知识忘了十有七八的缘故。陶行知先生提倡用“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就是强调教学要重视学生学得过程,要重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得新知识。“教学做”中的做不是单纯的死做题目,而是做学问的意思,即探究学习。

其次是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运用民主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教学相长的传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双方有师与生、生与生,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是完全平等的,交往是互动的,也是互惠的,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并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第三是要努力追求差异性教学。这是针对传统的统一规格式的教育提出的,“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差异性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让基础差的学生先只做一些基础性的习题,等基本功扎实后再逐步加深。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实行“小先生制”,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应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出班级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展开“一帮一”活动。这样做有两点好处是教师所不具备的:一是学生对教师有拘束感,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亲密的朋友关系,不会有紧张感;二是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很长,可以随时给与帮助,这是教师做不到的;三是一个教师一般要教几个班级,要帮助的学生不止一两个,精力上顾不来。要使小先生制产生应有的效果,首先要选好小先生,选择的原则是学习要好,要有耐心,还要乐于助人,最重要得一点是表达能力要强。小先生选好后,再和基础差的学生一一配对,在上课时可以临时让他们坐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给与必要的帮助。这样既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使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所成,可谓一举三得。同时,在课堂上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上讲台做小先生,讲解习题等内容,教师在台下做学生,相互学习。这样,教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教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观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陶行知先生据此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一思想首先把教育教学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认为“是为了生活向上而实施教育”,从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实施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变化是生活之变化”,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与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要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生活化,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趋向,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探究这样的材料是有意义的,于是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即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获得了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其次,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要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等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学生的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屺亭街道河东路300号     联系电话:1381225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