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给孩子们安排了剪纸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的兴致还挺高的,可是不一会儿我就听见一些幼儿的抱怨声。“烦死了!”陈嘉俊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蹲下来笑着对他说:“剪坏了?你只试了一次,老师看见对面的张依娜小朋友可试了两、三次才成功的。你只是这里有一个地方断开了,第一次剪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吧,你去仔细看一下她的蜻蜓,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这时我看见张轩铭也有点左右为难,不知如何。老师:“我不敢剪”“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方法,你去看看剪蜻蜓的图示,是从哪一边剪的”。把图示翻开看了又看,他又回到座位动手剪了,是从对折纸不开口的一面剪的,这也意味着她的蜻蜓不再一分为二了。老师说“真棒!能不能再试一次?”这一次孩子非常小心的剪。“我剪出来了!老师,我还想再剪一次”。
其实从上面事例中可以看出: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我调整孩子会特别注意自己曾剪错的地方,这里正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孩子经验内化的关键环节,是反省的结果。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老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珍贵的自我纠错的机会。
让幼儿自己探索并不是说不要给幼儿启发指导,当幼儿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老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去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以激励幼儿的积极思维。仍旧拿上面的事例来说,当他一次没有成功时,我提醒他拿老师的范例仔细看,他看了一会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他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看看他激动地大叫起来:“老师我成功了!”老师的提示给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指出了方向,这比老师包办代替的效果更显著。
教师:蒋乃平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