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的过程中,我犹如一位在教育海洋中航行的水手,获得了一份精准且珍贵的航海图。它指引我在幼儿教育的航程中,更加明确方向,坚定信念。
《评估指南》强调以儿童为本,这让我深刻反思日常教学。曾经,我可能会不自觉地按照预设的周计划、日计划等框架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却忽略了孩子们当下的兴趣与需求。如今,我学会耐心观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和互动中捕捉信息,真正做到追随儿童的脚步。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原本计划让孩子们在画春天的花朵,但孩子们却对草地上的小虫子更感兴趣。于是我当即调整计划,引导孩子们观察虫子的形态、颜色和爬行姿态,并鼓励他们用画笔描绘出来。那一刻,我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专注的光芒,也深切体会到尊重儿童兴趣的重要性。在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方面,我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应致力于培养“完整儿童”。在健康领域,除了保证孩子们每日充足的体育锻炼,还注重他们良好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养成,如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在语言领域,不仅仅是教他们说儿歌,更重视为他们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通过绘本讲述、角色扮演、日常对话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倾听理解能力;在社会领域,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与社会实践,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分享、遵守规则、关爱他人,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教育过程质量的评估是《评估指南》的核心要点之一。它提醒我教育不是一场追求结果的短跑,而是注重过程的漫长旅程。后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急于让孩子们达到某种既定目标,而是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思考与尝试。
家园共育在《评估指南》中也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家长会,半日开放互动、亲子打卡等多种形式,分享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建立班级微信群、及时更新一起长大APP,跟家长反馈孩子的进步、在园的活动以及问题,解答家长的疑问与困惑;开展家长半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亲身感受孩子们的互动与游戏活动。通过这些互动,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与教师携手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为我的学前教育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我也将以这份指南为准则,用爱与专业,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独特光彩。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