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和桥中心幼儿园

>学校首页>家园共育>教子有方>内容详情

以家园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6-20 13:51 发布单位: 宜兴市和桥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 337 【公开】

现在的家庭格局一般都是一家一户独自生活。就算在小区里,父母忙着上班,也不太带孩子出来散步、玩耍。只是往年纪大的父母那一放,很少让孩子有和同龄人自由交朋友,玩耍的机会。所以很多孩子就造成了怕见生人,害羞、胆怯等一系列问题。我班的小鑫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每天进幼儿园开始就不喜欢说话了,不管是和老师还是和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交流。就算有的小朋友主动找她做朋友,陪她说话,她也不愿意搭理别人。久而久之,其他小朋友也就不愿意和她一起做朋友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小鑫艳觉得幼儿园生活很无趣,一直无法融入小朋友们中间,她自己的心里也无法融入其他人。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不能脱离社会,而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这些都是我们成人必须进行的社会活动。而儿童社会性的萌芽发展影响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幼儿个性的最终形成。如果孩子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或突出的记忆力和思维力,但社会性没有很好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能力,那么他的心理发展仍然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这使他长大后对现实的社会生活适应感到困难,难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致使个性和行为出现问题,甚至性格孤独和怪癖。因此,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已成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1.在晨间交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每天的晨间活动是孩子们互相交流的有效时间,幼儿通过一起给植物浇水,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交换游戏材料等交流中不但增进了了解,还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及遵守行为规范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如在玩游戏时,幼儿必须认识游戏伙伴,协调与伙伴的关系,并学习自己处理游戏中的纠纷。因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轻松、平等、快乐的氛围中认识生活及行为规则,并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在幼儿喜欢的“小菜场”游戏中,“菜场”里摆满了各种水果、蔬菜、小鱼、小蟹等,幼儿一般是见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跟着“买”什么,有的幼儿就拿了个小篮子随便争抢,没有买到的幼儿就会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自觉排队,按顺序一个幼儿“买”了再换另一个幼儿“买”,于是规则意识就在这类游戏中逐渐形成了。

3.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人际关系。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迫切需要,这可以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如在建构活动中,大家都在为建构“房子”找合适的材料,正好昊昊和娇娇找了同一种材料,大家谁都不让谁,怎么解决呢?这时,成成也走过来了,他看了看老师说:“我与你们一起来搭积木吧,好吗?”昊昊和娇娇看到我鼓励的目光说:“好吧,你来试试吧!”于是,成成就加入了这个小群体中,他们先一起讨论搭什么,怎么搭,然后大家分工合作,娇娇负责准备材料,昊昊负责建构,成成负责拿装饰用的材料,不一会,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就建好了。大家也玩得很开心。

4.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的社会性发展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可谓家里的掌上明珠,小宝贝,在家中形成了一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幼儿言行,针对幼儿的一些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进行长期坚持,密切结合生活教育,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如:我班的小宇,自己带来的玩具、图书、零食从来不肯和别人分享,自己不玩的时候都很小心的装在书包里,因为家里的所有最好的东西只有大人让给她,从来没有和别人分享的经验。但别人的玩具也很诱人,于是小宇把自己的玩具放好后就毫不客气的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欣欣没玩够而玩具的主人想玩就很容易发生纠纷了。并且时间长了以后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躲着她。小宇很委屈,就到老师那里告状,说小朋友都不跟她玩,我一点都不奇怪,早就知道一切的发生:“是吗?那是为什么呢?”欣欣嘟着嘴巴不说话,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个办法,你有好玩的玩具吗?下次你想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先要跟别人商量,可以交换玩,商量好了,别人就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管用,要记住哦!”小宇后来在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有时会耐着性子不去玩别人的玩具,有时也会采用商量的口气询问别人:“让我们玩一下你的玩具好吗?”碰着爽快的就给了,有时碰着不爽快的就碰钉子了。小宇这时候会很犹豫,有候就忍痛割爱地和别人协商换着玩一会,但还是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但是被其他小朋友孤立起来的感觉不好受,慢慢的过了一段时间,小宇也不再把玩具藏起来了,而是原意和别人协商,换着玩了。有时她带来的好吃的也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生活与教育的要密切结合,我们教师在生活中不但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巧妙的运用方式方法,在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提出渐进的要求,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幼儿在这中教育过程中的社会性成长,既不能离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尊重,但又不退让的坚持。同时主要是她同其他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

除此之外,在实践活动、散步中,进餐时都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二、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关键,也很重要。在家庭中,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家庭生活活动逐渐要求孩子认同合理的社会习俗和规范,学习掌握社会所认可并接纳的行为方式,遵守各种纪律来教授和锻炼孩子。我们家长可以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出样子,这样说话才有说服力,孩子也容易接受。在家庭中孝敬老人,对人有礼貌。另外,还可有意识地多带幼儿出门做客,教育幼儿与主人友好相处,学习有礼貌地与客人交往,并适当的让幼儿到离家较近的商店买东西或带幼儿到一些娱乐场所游戏,让孩子排队买票等,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等。

三、利用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培养

幼儿观察生活,模仿、学习到最后的适应社会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初步学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一个小社会环境。而现有的教育资源与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给孩子提供了表现、施展才能的机会。例如,现在的社区文艺表演,电视台的幼儿节目,都为幼儿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家庭、幼儿园可以共同协作,发展幼儿各种能力,到上面去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幼儿又锻炼了幼儿。我们还在三八妇女节组织了一次亲子制作活动,让幼儿参加社会资源的参观活动,如:参观邮局、参观消防队等,和我们身边的事、物入手,学着融入周边的社会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的植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与同伴、成人的交往,学会关心和爱的情感。

总之,在幼儿园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在各种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在家庭中父母要对孩子有意识的进行教育和指导,和孩子共同游戏、生活,相互交往,互相合作,促使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周边、社区、幼儿应该熟悉和了解的社会机构创设条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