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学校首页>教育科研>教育随笔>内容详情

“菌菇成长记”的生成与探究

发布时间: 2025-03-14 09:44 发布单位: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浏览量: 685 【公开】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空间。”为了满足孩子们对自然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我们会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从而进行探究活动。以“菌菇成长记”为例,我们来谈一谈课程的生成与探究。

一、关注孩子,发现教育价值

午餐时间到了,我忙着给孩子们分饭菜,只听见第三小组发出叽叽喳喳讨论的声音,我慢慢靠近想听个究竟。“我不喜欢吃金针菇的汤。”“汤里的香菇不好吃,有股味道,很难闻,边说着边用自己的手捂住了自己的口鼻。”“汤的味道很鲜美的。”

原来孩子们在讨论着汤里的香菇,班里有很多小朋友不喜欢吃菌菇,每当菌菇出现在餐桌上时,他们有的捂着鼻子不想闻,有的还会将菌菇一根根的挑出来。

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发现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这样更有利于课程的生成与发展。

二、 提出问题,了解孩子想法

孩子们在探寻菌菇的过程中,会认识一些常见的菌菇、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吃法等。但它们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问题:所有菌菇都可以吃吗?怎样区分有毒的、没有毒的?菌包里有什么?怎样种植菌菇?需要什么样的工具?面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通过寻找、上网查阅资料、看书、实地探究等方式进一步去探究孩子们想了解菌菇的秘密。如:“菌菇长在哪里?”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纷纷跟着爸爸妈妈到菜场、超市、田间、树林去寻找菌类。他们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同伴。在孩子们找寻的过程中了解到菌菇是一种奇妙的生物,它会长在腐朽的树木上,会长在枯烂的落叶堆里,会长在雨后的草丛里,原来它们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孩子们在对菌菇们进行观察、探索、讨论,查找资料,发现了更多的秘密,如:平菇能抗击恶性肿瘤细胞;金针菇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促进生长;猴头菇会提高免疫力——听完介绍后,孩子们不再那么排斥吃菌菇了,对菌菇有了新经验的提升。如:对于菌包,孩子们都不了解里面是什么,于是我们一起上网查资料得知菌菇里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人们将植物中有用的物质提取出来,成了很有营养的养料。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菌包里没有常见的种子,而是一些废料,人们将它们变废为宝,用来培育菌菇。孩子们喜欢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尝试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菌菇的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都是我们的孩子们。我们应该要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帮助、指导。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菌菇长在哪里?”“菌菇都长得一样吗?“怎样来区分菌菇?”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究菌菇的欲望。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寻找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关注它们的营养价值,储备了知识经验和物质经验,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会帮助孩子们进行梳理,捕捉有探究价值的信息,从而让我们的课程达到一个延续性、完整性。

三、构建导图,提升探究能力

幼儿是在与环境中的事物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的。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

们要搭建基本的思维导图,如果没有适合的思维导图,孩子们的对菌菇的探究只会停留在表面,不会有更深层次的探究。“菌菇成长记”就围绕“寻找菌菇——菌菇的营养——种植菌菇——我来搭建菌菇房——我们的发现——菌菇美食”这一条路径图进行开展的。

在孩子们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才能支持幼儿的探究;在工具和材料的提供中,让幼儿有更多地自主性、选择性,更多地体验和操作的机会。

如:孩子们每天会观察菌菇的生长变化,还会用放大镜放大了观察菌菇的模样。“它们有多高了?“我们来量一量吧。”“金针菇有多高呢?”孩子们会用手指去测一测,有几节;会用尺子去量一量,有多宽,让我来看一看;会用回形针比一比,有几根。“平菇长多大了?”孩子们有的用毛绒棒在菌盖上比一比,有多长;有的在冰棒上量一量,画上记号;有的用纸画出了菌盖的轮廓,隔天再去比一比,发现平菇又长大了。

大班孩子们会用自然测量法和工具测量法进行测量,主动记录菌菇的的生长过程,也会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分享发现的快乐。

四、自主探索,丰富幼儿体验

孩子们在种植菌菇的过程中,引发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活动。“美食餐吧”里,孩子们自己剪菌菇、挑菌菇、洗菌菇、做菌菇蛋汤;“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带着各种探究工具,在草地上寻找着野外的菌菇;“自然角”里,孩子们拿着画板在对菌菇们进行写生活动,菌菇的形态被孩子们描绘得栩栩如生;“美工屋”里孩子们挑选着不同的材料,分工合作自发地制作成“菌菇乐园”,孩子们积极创作自己眼中的菌菇乐园,与身边的小伙伴分享菌菇小故事;“科探屋”里,孩子们在美工屋里找来棒冰棒、尺子、记号笔、回形针等工具来测量、比较、观察、记录着菌菇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在美工屋取来了各种材料来为菌菇们搭建房子;“建构屋”里孩子们利用各种积塑搭建着菌菇乐园。

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了观察、发现、尝试、操作的机会,他们会多种感官参与的探索的活动中,丰富了自己的体验,各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在菌菇的课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去引发孩子们自发的活动,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从而去为他们创设环境,调整材料,不断地支持孩子们的深度探究活动。

五、提升经验,总结收获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梳理关键的经验,列举具体的案例描述,这样是很有价值的。在活动中,要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品质和经验,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反思、及时总结是否已幼儿为主,是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否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对自然资源的挖掘是否更深入;幼儿在活动时,教师是否观察充分,能否会理解幼儿的行为及需要。

小小的菌菇乐园,孩子们观察菌菇的生长变化、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在此过程中收获到了菌菇的喜悦,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在“菌菇成长记”中,还可以继续围绕幼儿的兴趣点“香菇和鸡腿菇还没有长出来?”进行深入的探究,可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挖掘更有价值的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究自然,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获得有益的、完整的经验。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