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进修幼儿园观察记录表
班级 中八班 记录教师 江天白
幼儿姓名 | 王翊弛 | 性别 | 男 | 年龄 | 6岁 | ||
观察主题 | 用数字比较物体 | 观察地点 | 教室 | ||||
环节:集体教学( )区域游戏( )户外活动( )生活活动(√ ) | |||||||
背景分析、情景描述(看到了什么) 图片+文字、视频+文字、文字均可 | 解释与评价(看懂了什么) | ||||||
第一次: 晨间劳动时,王翊弛和夏至在擦建构区的垫子,王翊弛指着鞋子说:“我的鞋子比你大!” 夏至:“可是我的鞋有怪兽图案,更大!”
| 自我评估: 对照指标:B8师幼互动——第30条考察要点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 教师在观察幼儿比较大小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比较的方式仍停留在并排比较的阶段时进行开放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更多比较大小的办法。 在幼儿不理解鞋舌上的字母时,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字母是代表不同国家的尺码标准,推动幼儿进一步发现只要找到同一个标准就能进行有效地比较。
幼儿发展: 对照指标:“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发展观切点”——科学能力 幼儿能发现鞋码,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鞋码进行比较,并能主动验证鞋子的大小。在发现鞋码的比较和鞋子的大小发生冲突时,能主动提出问题,师幼一起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幼儿发展: 对照指标:“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发展观切点”——数学应用 开始时,幼儿对尺码数字与实际脚长的关系存在认知冲突。个别幼儿仍受外观(图案、颜色)干扰判断。 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管住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幼儿能通过直接观察、实物对比感知大小,并逐步关注到尺码的数字符号。 后来,幼儿能初步建立“数字可以代表实际大小”的逻辑关系,并且能主动地操作验证。
符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依赖实物操作理解抽象概念。 部分幼儿能将数学认知(数字比较)迁移到更多的游戏场景当中。
| ||||||
第二次: 第二天,高哲希来得很早,也加入了他们,他们仍旧在通过目测和并排摆放的方式比较大小。我问道:“除了鞋子对齐比一比,还有什么办法知道鞋子大小?”
我们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字母UK、US、CM、EU,那看那个呀?我为他们解释道:“这是不同国家的尺码标准,夏至的鞋子是外国生产的,所以没有中国尺码写在上面。”王翊弛说:“那我们找个一样的字母下面不就行了。”于是他发现三双鞋在UK下的数字10.5、11.5、12。 王翊弛将鞋子按尺码数字从小到大排列,随后将鞋底对齐进行实物比对。他大声说:“12比10.5还有11.5大,所以我的鞋子更大!” 夏至发现:“真的!数字大的鞋子更长!”
| |||||||
第三次: 今天早晨,王翊弛、夏至和谈韫恩在玩桌面积木,王翊弛说:“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积木高。”他看了看大家有的用的大小不一的积木,“不行要用一样大小的搭的才行。” 于是大家用了一个一个的积木拼接起来,再来比比看。夏至说:“我比他们都少1个积木。”
| |||||||
反思 与后续支持 (还可以怎样做) | 1.延伸活动: 开展“量一量小脚”活动,用测量工具(如纸条、尺子)将脚长与鞋码数字关联。提供鞋码对比表(图文结合),帮助理解数字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2.材料调整: 增加差异明显的鞋子(如成人鞋与儿童鞋),强化比较效果。 投放带有厘米刻度的软尺,支持幼儿自主测量并记录。 3.语言引导: 提问:“数字大的鞋一定适合大脚吗?为什么?”引发深度思考。 可结合绘本《谁的鞋子》《脚丫子的故事》进一步拓展经验。 |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