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块小石头静静地躺在那里,少言语,最日常。——题记
“哈哈哈~你真是写作高手……”一串银铃般的笑语声流入我耳里,我加快脚步迈进教室,果真是小悦在和同学们交谈着什么。看着她眼里的笑意,我不禁想到了初见她时的模样……
识物:石无声,未喧嚣以示人
九月,是相遇的季节。在金秋时分,我与新的一批学生相遇在美丽的校园,这其中便有小悦……
一天,我在教室里批学生的周记,看到小悦在周记里写到:我是山谷里的一颗石头,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无人在意。我心一揪,抬头望向她。她正默默地坐在靠墙的位子,低着头写着作业,额头的刘海遮住了她的眼睛,让人看不清她的神情。她的周边,有同学聚在一起在讨论着什么,有学生经过她座位旁去倒水、扔垃圾……而她只是一个人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在班级里,小悦不属于特别活跃的学生,上课很少见她举手发言,课下也不见她主动承担班级职责,热情与人交往;也不属于特别调皮的那一类孩子,常常牵动老师的敏感神经。她总是安静地存在的,被人所忽视。
总是缩在角落里的小悦,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决定走近这个刚刚认识的孩子。
观形:石坚韧,内秀而绽光彩
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我下意识地忽视了班级里这一部分学生的存在?《我的阿勒泰》里说:“在哈萨克文化里,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或者爱情,是由于被看见。”“我看见了你”不仅仅意味着物理上的视觉捕捉,更代表着对一个人全部存在的认知和接纳。而我真正地看见了她及他们吗?
看见,是走近你的第一步。现在,我清楚地看见了你。小悦习惯藏匿于人群之中,像一小块石头藏于千万颗石头之中,毫不起眼。唯有真正走进它,才能看到它坚韧、丰富的内心。
了解,是走近你的下一步。晚上,我和小悦妈妈打电话,和她谈起小悦的情况。小悦妈妈沉默了半天,才开口说道:“这个孩子就是这样,小时候就不喜欢讲话,我们也总说她像个木头……”挂完电话,我陷入沉思,通话21分钟,大部分时间小悦妈妈都是在抱怨小悦不懂事,不听话,少言寡语。尽管我试图引导小悦妈妈发现小悦的优点,然而下一秒又会被小悦妈妈否定。小悦的沉默寡言是否与家庭的这种氛围有关呢?长期的来自家人的负面评价,让人逐渐失去表达的欲望和信心。为了保护自己,学着将自己隐藏起来。如何与她建立起爱的联系呢?我急需要一个突破口。
突破口,是我贴近你的下一步。我给小悦写了一封信,邀请她与我共同创作一则童话故事《石头历险记》。我在开头写到:山谷里,有一颗平平无奇的小石头,它羡慕身旁美丽的花儿散发着清香,羡慕多彩的蝴蝶有美丽的翅膀,羡慕潺潺的溪流可以去往远方,羡慕树上的黄鹂发出婉转的歌声……它常常因为自己的平凡而感到忧伤,直到那一天……
小悦看到我递给她一封信,有些惊愕,又有些惊喜。就这样,我们跟随这块外表平凡的小石头一起经历各种各样奇妙的历险。她的奇思妙想,她的语言表达让我震惊。透过她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丰富有趣的灵魂。
赏蕴:石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过去了。
小悦参加校园“国山新蕾”作文比赛时,在自己的文章中写一颗平平无奇的小石头历经不受重视到找到自我价值的过程,最后发出感叹:“如今的我再也不是那块平平无奇的小石头了!”。看到她高兴地向我展示着她的奖状,我的嘴角也久久上扬着。她终于不再迷茫,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此后,在她的座位旁总围绕着许多同学,和她一起叽叽喳喳讨论着如何写好文章,笑声环绕着她。
后记
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孩子表面的沉默寡言并不代表着内心的贫瘠。无论他们如何表现自己,我们都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与理解,用爱引导他们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