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刘炜杰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在宜兴高职校召开
- 2025-09-19 08:55
- 阅读 5434

2025年9月16日下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无锡地区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召开。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无锡市教育局承办。活动在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设立主会场,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南菁高中、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五个分会场同时举行并网络直播。报告会开幕式由无锡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处长张平主持,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萧晶致欢迎辞,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李辉出席活动并讲话。宜兴市教育局周志军副局长为宜兴高职校分会场活动致辞。
在宜兴高职校分会场,“苏教名家”第三期培养对象、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刘炜杰书记作《适性宜教,赋能兴学:“宜教育”的构建》教学主张报告。刘炜杰既是宜兴高职校党委书记,也是扎根一线的教师,他的教育教学主张既牢牢关注教育教学实效与学生个体成长,又紧紧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共识。

报告紧扣“‘宜教育’的构建”主题,立足职教改革、学生成长、地方产业发展、技术快速迭代、职业学校教育的需求与困境,以“宜兴”地域文化为基,从词源学、传统语境、现代语境等视角全面解读“宜教育”基本内涵,提出“宜教育”应具有“信念系统”“策略系统”两大关键要素,具备“实践性”“主体性”“社会性”和“动态化”“适性化”“在地化”基本特征,明确适合学生个性、职业特性、过程属性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时而进,以及赋能学生专业力、应变力、创造力,促进学生乐学敏思、会学善作、活学致用的“宜教育”实践路向,并从学校、课程、课堂三个层面提出“宜教育”的应然状态。
报告以哲学等多元理论为支撑,提出办学从“割裂”走向“联动”、育人从“铸器”走向“筑器”、目标从“一技”走向“不器”、课程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从“灌输”走向“生成”、评价从“测评”走向“建构”的“宜教育”“六观”核心理念。

报告展示了宜兴高职校在“宜教育”教育教学主张带动下的主要行动和初步成效。近三年来,学校紧扣“宜教育”主张,确定了“立心宜教、筑器兴业”党建品牌,推进了“谋大事”“解难事”“创新事”“办实事”“长本事”“五大要事”的全面落地,及“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适合的成长成才通道”“为宜兴产业发展提供适配的技能人才支撑”两大目标的全面协同,通过专业学院、产业学院、青马学院、东坡书院、卓越学院“五大学院”建设和“三走”课堂建构、“微证书”评价改革等,在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创新创业突破、教师三“术”发展、教师团队培养和学校综合实力跃进等方面取得全面成效。
会上,团队成员作《宜教育:宜兴东坡宴课程构建与开发》和《宜教育:数智赋能产教,分层精准发力》展示报告,部分“宜教育”学生成果在会场展示。

与会专家高度认可了刘炜杰书记的教育教学主张,认为“宜教育”的提出充满智慧,富有张力。主张饱含着对地方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观点彰显了前瞻性、系统性、实践性,成果展现出了示范性、引领性和突破性。同时,与会专家对主张的后续研究提出期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何善亮建议,主张还需重点关注“宜教育”的生长点以及“宜教育”的理论建树,希望能将“宜教育”打造为可在全国乃至更广范围推广的“宜兴名片”。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向阳重点围绕“教育主张是什么”“教育主张何以发生”“教育主张往哪里去”三个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和研究员马成荣就“宜教育”表达的阐释力、实践的行动力、未来的传播力提出具体建议。

教育教学主张是“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个性化教育理念和原创性教育实践主张的核心体现与集中表达,彰显了“苏教名家”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担当。刘炜杰的“宜教育”教育教学主张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主张是生根于“宜兴”的,也是深耕于“宜人”“宜教”“宜业”的,更是服务于“宜国”“宜时”的。他的主张将引导广大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促进更多的具有江苏风格、江苏特质的教育名师的产生与成长。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