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智・衔接成长——记宜兴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领域教育研究共同体2025年第二次研讨活动
- 2025-10-30 09:48
- 阅读 261
科学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2025年10月28日,“宜兴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领域教育研究共同体”第二次现场研讨活动在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顺利举办。
现场观摩 趣味无限
活动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创社团观摩便迅速点燃了现场氛围。情真意切的科普剧《海之殇》,用动人的剧情勾勒出海洋的困境,用细腻的表演牵动着大家的心弦,引发了众人对生态守护的深度共鸣与思考。

与此同时,科创社团展示区也人头攒动,来访的老师们目光紧紧跟随着学生们,捕捉他们在实践里的探索,感叹孩子们的专注与想象、创造与表现力。


经验交流 引探启思
探索伴随成长,科学启迪未来。和桥实验小学副校长黄旭生动介绍了学校在科学教育幼小衔接的实践路径:以“认知进阶”为核心,通过搭建“三阶阶梯”,引导学生从“感官玩”到“动手探”,从“好奇问”到“想法证”,并构建家校社协同的“生态共育”环境,有效贯通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儿童的科学思维发展铺设一条平缓而坚实的桥梁。

课例展示 教学互动
小百灵幼儿园王群老师执教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浇水器》,以工程思维为核心,活动设计层次清晰、富有探究性,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三脚架的稳定性,并运用于实际情境。幼儿在合作搭建、测试调整中不仅理解了结构平衡的科学概念,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和桥实验小学孙园园老师执教一年级科学《智能浇水器》,本节课紧扣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从观察绿植枯萎的生活情境入手,自然引出探究主题。学生在连接线路、组装装置的具身体验中,不仅理解了智能控制的基本逻辑,更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课程巧妙融合科学探究与技术应用,既保持了幼儿阶段的游戏化学习特点,又渗透了工程思维,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科学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互动研讨 聚焦衔接
活动现场,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老师们围绕科学教育幼小衔接核心议题,展开了沉浸式、深层次的交流研讨。大家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结合日常教学实例分享实践经验;同时,双方还针对“衔接中科学探究难度如何把握”“幼儿与小学生科学学习习惯如何过渡”等共性痛点深入探讨,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逐步明晰了科学教育幼小衔接的核心方向。


活动尾声,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研训员陈建平老师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务实成效,认为活动打破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的“壁垒”,让双方教师从“各自教学”走向“协同育人”,这种“面对面”的深度对话,比单一的文件指导更具落地价值。同时,他进一步指出,此次研讨不仅为当下幼小科学教育衔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具体方案,更为后续区域内幼小科学教育的长效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活动不仅成功架起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连心桥”,让双方在彼此理解中达成教育共识;更推动了区域内幼小科学教育资源的初步整合,为后续常态化开展跨学段教研、完善幼小科学教育一体化体系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更好地培养儿童连贯、系统的科学素养筑牢了根基。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