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周铁镇中心幼儿园

>学校首页>菁菁校园>教师风采>内容详情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及对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4-01-08 15:33 发布单位: 宜兴市周铁镇中心幼儿 浏览量: 2072 【公开】

【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杜威反对教育的外在目的,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教育无目的论”,指出:教育是无目的的,教育的目的即是其本身,并进一步提出良好的教育目的。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面临着一些问题,而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无目的论 学前教育 启示

众所周知,杜威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而庞大,“教育无目的论”是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灵魂,直到今天,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对我们的学前教育还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无目的论”的内涵

杜威曾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是一个不断生长的个体,经验也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此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而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像教育上的抽象概念。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认同的生长和教育者经验的增长而变化。”“我们探讨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我们整个教育观点不允许这样做。”[1]换句话说,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外在的并强加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它是随着教育活动中疑难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而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和他的社会经验改造密切相关。因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在儿童的不断生长与发展上的,其目的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呆板的,是跟随着儿童一同成长和进步的。也就是说,儿童生长、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而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在此基础上,杜威又进一步提出良好的教育目的首先需要顺应儿童兴趣与需要,其次,要儿童发展提供所适宜的环境,最后教育的目的要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因此,杜威十分反感传统课堂教师那种机械的灌输,指出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从教育哲学角度来说,杜威认为教育本身没有目的,目的是寓于教育本身的,任何强加的、外来的目的都是呆板的、固定的,并没有遵循儿童的生长需要。而强加的目的总是遥远的、不符合儿童实际生活,所以教育是无目的。但是,杜威强调的良好的教育目的需要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才能实现,这就说明他的教育目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非绝对的。[2]由此可见,杜威并非否定教育的目的,他所提出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对脱离儿童而全部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这种教育形式的批判。[3]

综上,杜威提出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即教育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变化生长的,而外在的目的都是强加的,是不合理的,良好的教育目的需要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才能实现。他主张以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二、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在不断发展当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学前儿童主体地位的体现仍然不够。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顺应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是做不到的。在进行集体性的五大领域教学中,教师虽然能够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方式,逐渐把老师问、幼儿答的形式加入到实际教学中,试图让幼儿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往往会为了完成本节课外在的教学目标,服务于最后教育目的,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让幼儿呆板机械地接受知识,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而且,很多老师在最初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是自主决定的。这与杜威所提出的良好的教育目的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是相悖的。而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规则,为的就是达到整齐划一的目的,甚至细化规则,例如上厕所要报告老师、喝水要定时定量、课堂上不能随便插嘴等等。在幼儿园里,教师是中心,具有权威性,过多主观地进行决策和评价,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2、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不够重视。

学前儿童的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为目标的。全面发展是指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4]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都应得到相应和谐的发展。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中,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却未得到足够重视。例如,在一些美术课中,教师往往容易强调绘画技能,色彩和造型的布局,忽视幼儿主动的探索及创造力的表现;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往往为了安全问题,对幼儿照顾得过细,忽视了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以智育为首要出发点,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的养成。教师大多都只注意到了儿童某一方面的发展,而非全方面的发展。这与杜威的良好的教育目的要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相悖。

3、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仍然存在。

大多数父母固执地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有些家长急功近利,在幼儿园阶段就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让幼儿参加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而不考虑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有些民办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更是早早就教幼儿认字、写字,做数学题目,打出一些特色教育的口号来吸引家长。实际上,学前儿童不宜过早握笔写字的。从生理看,过早写字容易造成骨骼肌肉畸形发展;从心理看,过早写字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甚至会对幼儿日后的学习与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5]

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在游戏中学习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外在的学习要求实际上是父母的意愿,是父母强加给幼儿的固定的教育目的,而非幼儿兴趣所在,这种外在的教育目的,并非是教育本身的目的,和儿童的实际学习生活想脱离。同时,这与杜威所提出的良好的教育目的是大相径庭的,违背了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以儿童为中心。

三、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给予我们的启示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给予了我们启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转变教师意识,营造民主氛围。

杜威的提出的教育是民主的教育,是相对自由平等的环境下的教育。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树立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教育观点,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幼儿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对幼儿真正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

每个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应该再多一些耐心与爱心,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性,对于孩子的不同意见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孩子的犯错误行为给予指导和纠正,而不是一味地呵斥和指责。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为幼儿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精神环境。

2改变教育方式,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杜威良好的教育目的需要具有广泛性与综合性,不能只着眼于一点,要关注幼儿的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并非只注重一方面的发展,而应以整体的系统的眼光将儿童看成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为了达到和谐统一,不能厚此薄彼。教师要转变原先单一的教育方式,将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与课堂结合起来,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兴趣,选择教育的内容以贴近幼儿、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的为主,制定的教育的目标是连续的、灵活的。此外,由于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教育的评价方式也不应是整齐划一的,而应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差异。

其次,教师要将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协作式教学法,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进行交流,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6]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在共同参与中,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产生问题,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中心,既获得了知识,有体会到了乐趣。

3加强家园合作,达成良好教育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而那些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父母,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从根本来说既没有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没有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性,还忽略了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与阶段性,这样的教育目的显然是不合理的。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双方共同努力的,家长如果没有正确地识幼儿教育,即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再先进,也会造成教育工作的困难,教育事业终将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通过各种形式与渠道,诸如:家访、家长座谈会等和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加强家园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达成符合幼儿活动与需要的良好教育目的,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我们要汲取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中给予我们的启示,结合实际教学,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付绯凤.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相对于绝对及启示[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程天君.教育无目的?儿童中心论?——杜威两个重要教育命题献[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4]郑建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姚琳琳,袁爱玲.逼幼儿过早写字的弊端[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8)

[6]马文君,焦瑶光.杜威的无目的论及其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