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林二中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8 16:14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点击量:3939 【公开】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案例分析

——以黑布林英语阅读Robinson Crusoe(Chapter 3)为例

孙敏燕

(官林二中英语老师  该文获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评比一等奖)

【摘 要】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从一节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实例分析入手,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意义的挖掘等方面阐述深度学习在初中英语名著阅读中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  名著阅读  实施途径

 

何玲、黎加厚(2005)指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物,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钱澜(2017)提出了“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对知识进行批判理解,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着意对学习进行反思,重视知识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的学习”。可见,深度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知识,自主表达观点的过程。长期以来,英语名著阅读一直令人望而却步。名著中丰富多样的学科知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等都需要复杂的认知和思维过程。阅读这样的文本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下笔者以一堂初中英语名著章节阅读课例为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名著阅读教学实施途径。

 

一、优化阅读教学目标,着眼综合能力的培养

1、教学内容描述

Robinson Crusoe是葛连干和朱斌改编的黑布林英语阅读丛书,适用于初二年级。本节课是第三章节,讲述了Robinson从Sallee逃到Brazil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一个甘蔗种植园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却感到生活很无聊,并最终在其他种植园主的鼓动下踏上了前往非洲挑选奴隶的海上之旅。在海上接连遭遇两场风暴后,他孤身流落到了一个荒岛。

 

此章节对于初二学生而言,难度适中。在插图和每页末生词的帮助下,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

 

2、教学思路解读

学生在阅读本章节后能读懂大致意思。但因本章节出现多处地名,且篇幅较长,学生对于细节问题没有关注且思路比较混乱。所以,课前预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和资料查找了解文中几处地名在地图上的大致位置,画出航海路线图,了解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地点变化。学生主动探究,运用工具和网络等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从而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本节课设计分为四个部分:Revision前情回顾,Prediction情节预测,Comprehension文本梳理以及Discussion观点碰撞。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帮助学生把本章内容分成三个事件,即Life in Brazil,A storm和Another storm,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浅层理解。由明暗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思维导图和问题链的设置推进故事情节的理解;另一条是通过分析情节推进中主人公Robinson成长过程中身份的转变来探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英语深度学习指向的是“英语语言学习与英语思维品质提升的统一”。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2014年对深度学习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指出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中,并在其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郭子其,王文娟2013)。教师只有仔细研读文本、分析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关注文本细节,才能帮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维品质。教师明确了教的目的,引领得当,学生深度学习就有了保障。

 

3、教学目标设定

1)能回答Robinson流落荒岛的原因和过程的相关细节问题,分析人物性格。

2)能根据上下文准确地猜测cannibals,lower等词的含义。

3)能根据标题、插图等预测文本内容。

4)能批判性地看待文本中殖民主义与奴隶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能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思考当面临与主人公相同困境时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英语课堂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不是记住某些词汇,掌握语法知识,而是掌握阅读策略,训练学生知识建构、信息加工、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前三个目标指向前置性任务,通过阅读策略的运用,梳理文本内容,培养学生解码能力。目标4指向合作型任务,通过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话题,启发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目标5 指向延伸型任务,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具有开放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训练深度学习的能力。

 

二、把握阅读教学过程,挖掘文本主题意义

阅读理解是整个阅读能力的核心,大致可分为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和多元思维三个部分,相辅相成。信息提取是对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是其他阅读活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策略运用是在阅读过程中采用概括、分类、归纳、比较等策略将提取的信息建构,内化知识。多元思维指学生能将文本和生活联系,进行比较和鉴赏,提出质疑性和评价性的回答。以下的教学案例中,均有这三方面的体现。

 

1、课前准备

Preparatory step:Mark the route on the map.

Introduction:Robinson lived in Brazil for years,but he went on the fourth trip.Tell the names of the places and mark the route on the map.

 

设计说明:本章节描述了主人公因暴风雨一再改变航海线路的过程。通过对航海线路的描述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并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真实的情境。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借助已有的地理知识及网络、地球仪等工具,加深对情节发展的理解,使学生更有代入感,为深度学习做铺垫。

 

2、课中学习

Step 1:Revision and Prediction

1.Revision

Question:What happened to Robinson in Chapter 2?

 

设计说明:通过看图缺词填空帮助学生唤起回忆,从第二章逃跑的过程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并为后面进一步讨论其身份上的转变提供依据。深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思维规律设置层层推进的任务。在前情回顾环节设计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任务,一方面由浅入深,缓解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为探究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这一暗线提供信息。在提炼文本信息的过程中也易于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为合作型任务的开展创造条件。

 

2.Prediction

Questions:

1)What did Robinson do in Brazil?

2)What was his trouble?

3)Can you imagine how sad he would feel?

 

设计说明:运用阅读策略,根据插图和标题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Robinson的三句话来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引发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自主性。通过对插图的欣赏和简单的语言模仿能营造出轻松的氛围,点燃课堂的参与热情,投入深度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更强,更易于被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

 

    Step 2:Comprehension

1.Read and clarify the structure

    设计说明:快速阅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将本章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Life in Brazil,A storm和Another storm。根据这一主框架理解文本的结构,初步检测学生理解和梳理故事脉络的能力,培养思考和分析文本的阅读习惯。

 

2.Life in Brazil

Activity:Fill in the blanks

设计说明:通过流程图将Robinson在Brazil的生活分为三阶段:Start a plantation,Meet trouble及Go to Africa。分段式概括文本的内容,通过整体阅读提升信息获取能力,用精炼的字词描述主要情节,并能关注到一些核心词汇所传递出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进行再一次航海的起因及其表现出的强烈的冒险精神。

 

Questions:

1)The captain wanted to keep Xury, but why did he ask Robinson,not Xury himself?

2)What w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er and Slave?

3)Was Robinson really stupid?

 

设计说明:这三个问题设置为合作型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同伴对话、小组合作或辩论的方式,发散自己的思维,生成精彩的内容。问题一和二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提醒学生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为后面辩证分析主人公做了铺垫。问题三引导学生尝试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分析他的性格。Robinson在Brazil已经拥有了富足的生活,为什么这使他快乐的同时又感到无聊?为什么他明知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但仍然义无反顾地抛下一切再次出发?种种考虑都抵不过内心对于冒险生活的向往,最终用stupid一词进行了自嘲。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看法并提供依据。教师进行引导,但不能粗暴地否定,禁锢学生的思维。多元思维、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得到了体现。

 

3.A storm

Questions:

1)Can you tell the sailing route?

2)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3)What did the captain and Robinson say?

4)What kind of person is Robinson?

5)If you were Robinson,what would you do?

 

设计说明: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对于海上遭遇风暴时天气的详细描述表现出了航海的艰难以及主人公恐惧的心情,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勇于开拓进取的品质。第三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风暴过后船长和主人公不同的决定,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主人公考虑周到、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等优点。从环境的侧面烘托到对比的正面描写,再到人物性格的分析,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既检查了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掌握,又理解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中常见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最后找准文本和生活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去反思自己在面临困境时可以做什么。小组合作讨论往往会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4.Another storm

Questions:

1)What does “cannibals” mean?

2)What happened to the ship and boat?

3)How do you understand “I was completely alone”?

4)If you were Robinson,what would you do?

 

设计说明:本部分重点描述了船破——舟翻——孤身上岛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从wind,land,ship,boat四方面分析了面临的危险。教师通过上下文引导学生猜测cannibals的词义,并对岛上的危险进行了预测。再通过信息提取归纳出了船破、舟翻的过程,清晰直观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惊险逃生。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孤身上岛后的状况,从现实和情感两方面来理解I was completely alone这句话。它既是对他目前所处生存环境的一个总结,也是他当时心理极端矛盾的一个体现。其他船员的丧生使他伤心,自己能幸存下来又感到庆幸。既感到孤独害怕,又蕴含着死里逃生后的欣喜。最后他只能发出这样的喟叹并感谢上帝的救赎。学生的共情能力可在这句话的深度分析中得到培养。最后一个问题是问题三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型任务,带着这样的心情思考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么做,也为下一章的学习做了铺垫。通过这样创新性、探究性的知识转化和生产,推动学生进行英语深度学习。

 

三、关注阅读教学深度,分析文本价值取向

质疑和评价是批判性阅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解读完小说的基本情节后,教师根据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身份转变,结合社会环境,多角度地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成长轨迹。教师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使用思维导图深层次地对人物进行判断和分析。

 

教师将主人公的成长分为三阶段,在Sallee作为奴隶,在Brazil作为种植园主,最后踏上航海旅途后再从不同角度探讨他的身份:其他种植园主眼中的英雄,自己眼中的冒险家以及奴隶们眼中的掠夺者。种植园主代表的是当时西方中小资产阶级,Robinson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但从我们所处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奴隶的掠夺以及殖民思想也是我们批判的对象。所以在读后环节设置了如下小组讨论的任务,引导学生多维度评价文本的价值取向,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陈述论据,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Step 3.Discussion

Questions:

1)Why did Robinson go to Africa?

2)Was he a good or bad person?

3)If you want to get something,what can you do?

 

设计说明:问题一引导学生回忆第四次航行的最初目的,并进一步追问到非洲去是否只为进行奴隶交易,引导学生辨别小说中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和特点。问题二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能只以好坏来简单评价,要深入本质去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以足够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所要做的是创造民主讨论的氛围,构建深度学习的对话场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保证深度学习的进行。

 

素养本位的课改理念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核心素养的观念与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是不谋而合。英语学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处于浅层次的学习状态,缺乏思维加工能力,当然也就不能真正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初中阶段推进课外阅读,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材料,提升语言学习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价值观、情感共鸣等精神层面的成长。只有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实现构建能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课堂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M],2005年第5期

2.钱澜 “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江苏教育》[M],2017年第23期

3.郭子其,王文娟 “深度学习:提升学习力的首要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3(05)

4.王蔷、陈则航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官林镇凌霞北路361号     联系电话:05108765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