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学习理论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
宜兴市宜丰小学 孙洁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存在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多样、教学对象年龄跨度大的现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有效性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认知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的过程与实质,对解决以上问题有一定帮助。本文将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来探索其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音乐;认知学习理论;课堂教学
一、 小学音乐课堂与认知学习理论
小学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师的实践基地。对课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是改
善教学的第一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教学指导性理论的存在,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总结概括,是将其运用至课堂的必要过程。
(一)小学音乐课堂面临的问题
从教材来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较重。参照教参课时安排建议,一节40分钟的小学音乐课一般由听、唱、动、奏、认、评中的任意2至4个模块组合而成。而当“唱”的作品为多声部时,教学任务则更为繁重。
从教材对教师的技能要求来看,除了基本的讲授,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会唱、擅奏、能舞。而唱、奏、舞这三者往往发生在一节课中。唱有唱的特点、奏有奏的难度、舞有舞的要求。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教师要用不同的方法教授不同的内容,对教师而言,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安排与方法则较难完成课程内容。
从学生年龄跨度来看,小学涵盖7-13岁的学生,学生年龄跨度大。当教师教授的年级跨度较大时,势必存在教学方法的变换。在师资充足的情况下,一位专职音乐教师一般教授两到三个年级,但是在师资不那么充足的村小类别的学校中,一位音乐教师往往教授全校所有年级。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便需要耗费心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
再由于缺课、教学不扎实、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面临以上问题。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表象、语言、思维这六项基本内容的有机组合。认——观,知——懂,简单的说认知就是个体认识世界,与世界交流互动的基本手段。人存在于社会中便离不开认知,学习的过程更是如此。个体运用已有的内部心理结构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选择,并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通过修改已有心理结构形成新的心理结构(如图1)。此过程为循环过程,当环境对内部心理结构有修正行为时,学习发生,没有则不构成学习。
图1:学习发生的过程
由此可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控制的只有外在“环境”,如何通过外在“环境”最大程度的刺激学生已有内部心理结构,使其发生修正行为,认知学习理论也给出了相应指导建议。
认知学习理论有格式塔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等。各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为如何学习提供了借鉴。要想将认知学习理论较合理的运用至课堂,首先要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或原理,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同时,认知学习理论中提及的与教师、学生有关的理论也是音乐课堂应重视的内容。所以认知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原理、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观点及对教师的要求这四点能清晰的展示音乐教学过程关注的所有要素(如表 1)。
表 1:各认知学习理论四个要素的体现
四个要素 认知 学习理论 | 重要概念或原理 | 学习实质 | 关于学生的观点 | 对教师的要求 |
格式塔学习理论 | 构建整体与部分间的结构,顿悟后的知识能被永久掌握 | 通过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获得学习 | 未明显提及 | 传授的新知识要方便学生与已有知识形成有意义的结构关联 |
四个要素 认知 学习理论 | 重要概念或原理 | 学习实质 | 关于学生的观点 | 对教师的要求 |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但受认知发展阶段的影响 | 不断的在同化与顺化间寻找平衡,积极建构知识获得学习[1] | 学生学习有能动性;发展阶段对学生学习有影响 | 教学方式应适合学生的发展阶段,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认知发现学习 | 运用知觉与归类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习 |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 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为学生主动学习创建独立探究的情境[2],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 |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同化学习(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概念知识的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 新旧知识之间能发生同化 | 学生有学习动机与渴望,并能主动运用已有知识结构学习 | 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运用鼓励、惩罚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学习 |
对上表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内容,首先知识之间的结构建构是多数认知学习理论重点提及的,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次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也得到各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视。而皮亚杰提出的学习受认知发展的影响,对解决小学音乐年龄跨度大这一问题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认知学习理论从认知角度总结了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都有借鉴作用。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式时,如果能将认知学习理论合理运用至课堂可以很大程度的消解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果与愉悦感。
二、 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中的运用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知识之间的结构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及对学生内在知识结构的分析。
(一) 注重知识之间的结构建构
“格式塔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 “有意义学习”等都阐明了知识之间需要形成有意义结构这一观点。一个好的教学顺序能使前后知识形成良好的联结,使学生易于掌握,从而容易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知识的传授顺序,为学生提供整体丰富的知识网络,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创建便利条件。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问好歌》(图2)其学习重点是通过频繁出现的3和5使学生能分辨音的高低,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则可以尝试将第五单元的《惊愕》(图3)作为拓展内容,请学生了解音的强弱这一概念。音的性质包括音高、音值、音色、音强四种,将《问好歌》和《惊愕》组合起来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同时掌握音的两种性质,还能使这两种性质之间形成知识联结,加深学生对音的高低及强弱理解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关于音的性质的小知识结构。当课程进行到《惊愕》时,相关知识点会被再次提及并巩固,长此以往,学生会将知识和进行串联,从而形成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
图2:
图3:
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需要教师熟悉教材并尽可能在课堂中将有关联性的、可能构建成结构的知识按其顺序性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知识结构会由小结构逐渐扩大至繁复有序的宏大结构。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是知识的受众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促使知识被学生接受,但是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获得知识。皮亚杰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都体现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在中、高年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乐谱呈现给学生,用鼓励性、激励性的话语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并提出、解决问题。使主动参与成为一种习惯,通过问题的提出增加参与度,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如五年级第五单元的《故乡恋情》(图4)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谱例直接呈现给学生,请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来提出与谱面相关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将遗忘的知识再次作为问题提出,如#、D.C.、Fine……,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再返还给学生,请会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容易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图4:
当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方法有很多,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将学习变为认知、发现、顿悟的过程,学习才会更主动更有趣,知识才能更彻底的被学生吸收。
(三)注重学生内在知识结构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学生注意到环境信号并做出解读,再进行应用,这就是学习发生的过程。课堂中,外界环境是固定的,多变的是学生会对环境作何种理解及如何运用。同样的语言表述,同样的声音示范,不同的学生接收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对症下药。
例如歌谱中经常会出现的延音线“ ”问题。在歌唱教学中,延音线最早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小树叶》(图5)中。延音线问题其实并不难解释,但是同样的问题对于平均年龄只有7、8岁的一年级小朋友,和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存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异。同样是“ ”=“+”的讲解,由于扎实的数学基础,三、四年级的学生会很快明白延音线下有且只有一种音,音与音之间拍数相加,能快速弄清延音线下的音具体该唱几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却很容易在讲解加号概念的过程中开始走神、讲话。同样的知识,同样的讲解,却因为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
图5: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预判,对学生知识的习得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认知学习理论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
学习的认知过程发生在个体内部,只有学习效果会以某种形式在外部得到呈现。学生虽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指导进行学习,但是如果一味的等待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指导,学习难免会滞后。认知学习理论为学生展示了学习应遵循的一般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特点尝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学习方法。
(一)主动建立知识结构
专家和新手的区别就是同样一个知识点,新手只能就一说一,但是专家却可以从一个知识点衍生出一张知识网,这就是知识结构的作用。几乎每一种认知学习理论都提到了建立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回顾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内容,用“之前、现在、今天”等连接性词语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串联,以便于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建立联系。也可以在课程快要结束时用“先、接着、最后”等含有引导性词语的问题请学生自己回顾课堂过程,获得知识结构。
(二)主动关注学习及学习过程
学习的过程离不开认知,正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所揭示的,只有先认知,才有可能发现。不仅要对知识进行认知,也要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认知。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认知是为了发现学习过程的优缺点,有效的使用学习策略,以便更好的实施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教师要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后紧接着请学生口述自己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回答了感受到的情绪,教师可以再追问一句“是什么让你感受到这样的情绪……”以此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听赏过程,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慢慢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学习方式。并逐渐将这一过程全部交由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及过程,从而更好更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制定合适多样的学习方式
认知学习理论多种多样,不同的心理学家根据自身特点、学科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认知学习理论。这说明每个人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方面都有不同认知。而在参照认知学习理论时,教师与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不一定从头至尾只遵从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融会各种理论,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套餐。毕竟学习理论揭示的是学习过程的一般道理,在运用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认知学习理论对认知过程与学习的研究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将理性的科学知识运用进感性的音乐教学中,既避免过分的感性对课堂科学性与教学效率的影响,又通过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教师减轻了由教学内容、方式及多变的教学环境带来的繁重工作量。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用前人总结的学习规律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从而规避无谓的教学行为对时间与人力的浪费。如何将其他学科有助于教学的方法与内容进行引进、改良并运用,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小学音乐教学长足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晓娟.布鲁纳认知思想的转向——从认知发展到文化心理学[D].
山西:山西大学,2015.
[3] 谭周.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D].湖
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4] 邵志芳,刘铎.认知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3.
[2]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5.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