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湖父实验学校

>学校首页>教师园地>教师文章>内容详情

指向深度学习的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问题设计

发布时间: 2021-12-31 14:07 发布单位: 宜兴市湖父实验学校 浏览量: 4169 【公开】

指向深度学习的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问题设计

宜兴市湖㳇实验学校   沈烨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尽管学生们在接触古籍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查阅相关古籍更具便捷性,实际上学生们在文言文阅读能力上一直难以满足新课改要求而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慢慢进入教师们的视野。在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之下,我们发现,小组合作中的问题设计要有目标意识,层次意识,牵引意识,创设意识,才能够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逐渐深入文本,达到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   深度学习   文言文阅读

新课改标准明确要求,要让学生们能够读懂古诗文、能够从古诗文阅读中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经典养分,促进学生们自内而外的全面发展。但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尽管学生们在接触古籍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查阅相关古籍更具便捷性,实际上学生们在文言文阅读能力上一直难以满足新课改要求并且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往往会深受中考的压力与影响,导致实际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封闭化、单一化特征,在学生们缺乏深度阅读的模式中,学生们完全无法从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深度学习难以实现!

而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慢慢进入教师们的视野。在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之下,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着高效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文言文课堂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小组合作课堂中,教师的问题设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程度,因此,文言文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目意识,层次意识,牵引意识,创设意识,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逐渐深入文本,达到深度学习!下文是我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为例,针对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些探究。

1、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目标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学生是以教师的问题为依据来进行课堂活动的,所以为了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有目标意识,让学生有抓手,更精确更有目标地进入老师所提的问题中,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精准地剖析文本,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学习《核舟记》时,要实现让学生学会研读文本,体会雕刻者高超的技艺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抓住“嘻,技亦灵怪矣哉!”中灵怪二字,提问:“王叔远技艺究竟哪里灵怪神奇?”让学生抓住这一主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去体会核舟的精巧。而小组合作将一个班的学生划分成小组,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组别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随着学生找到的核舟精巧之处越来越多,学生寻找的眼光会慢慢深入文本深处,有同学注意到这样的一段文字:“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学生注意到“启”字是打开的意思,这样一个小而狭窄的核舟中小窗居然能闭合,可见雕刻者雕刻技艺的灵怪高超。

2、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意识

教师课堂上的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果提的问题没有层次感,没有逻辑可循,就无法紧跟着学生的认知层次,学生也没有办法去理解老师所提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有层次意识。

例如,在设计《核舟记》的教学时,先是有字词入手,然后趋向句子翻译,当学生解释“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时,教师着重点出“曾”的意思是什么,这是问题一,而学生可以很快地从注释中找到是“竟然”的意思。紧接着老师问:“从竟然二字你能读出作者什么感情?”学生回答:“惊讶,不敢相信……”。然后老师扣住学生的“惊讶”问:“作者最后发出了怎样的惊讶”学生能够找到最后的一句话:“嘻,技亦灵怪矣哉!”,而教师抓住“灵怪”二字,抛出主问题:“王叔远技艺究竟哪里灵怪?”如此,在学生对文章文言知识掌握之后,可以顺其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文学色彩,实现“文言”到“文学”的进阶。

3、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牵引意识

具有牵引意识的问题设计可以引领课堂循序渐进的大方向。教师提问时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问得太广,过分强调学生的体验感受,导致放得太宽,收不回来;又不能问得太严,束缚学生的思维过程,甚至是为难学生。所以,牵引意识的问题设计需要老师自身把握好“度”,该放则放,该收则收,基于文本逐层深入的解读,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深处。

例如:当学生围绕“王叔远技艺究竟哪里灵怪?”这一问题发表看法之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灵怪”出现,学生开始有一种思维的跳跃,慢慢地会脱离文本,这个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绪收回来,深入文本深处,找到文章中的细节,让学生注意到这样的一段文字:“——珠可历历数也!”学生们能够理解“历历”是清楚明白的意思,而这句话除了“历历”还有一处“——”,这个符号的作用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理解是起到强调和补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让学生将“——”改成一些感叹词起来朗读。

学生1:“哇!珠可历历数也!

学生2:“呀!珠可历历数也!

学生3:“天哪!珠可历历数也!

教师用引导的方式牵引着学生,用替换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灵怪”!

4、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有创设意识

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复杂程度高的真实问题时,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是深度学习的体现。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创设意识,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好的情境素材与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关联,形成一个学习内容、活动和学生评价感悟相统一的一个过程。而文言文的深度学习要“文言、文学、文化”三位一体,因此,在文言、文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化感受。

例如:学习《核舟记》最后需要知人论世,深入主旨,教师提问“为什么王叔远要送魏学洢‘大苏泛赤壁’的核舟呢?如果你是王叔远,送核舟之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然后出示背景链接:“大苏泛赤壁”前后: 1079年(元丰二年),发生乌台诗案,东坡被构陷入狱,后被贬黄州。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年),东坡创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魏学洢生平”:1596年生,七岁能诗,曾和父亲在帷萧寺苦读;1625年卒,得核舟不过短短三年,父亲魏大中作为东林党的领袖, 因弹劾魏忠贤下狱惨死。追赃行动未止,下学洢狱中,同年卒。

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象自己是魏学洢的好友王叔远,表达王叔远懂苏轼更懂王叔远,对魏学洢经历了惨烈的政治斗争表示同情,而刻下了核舟并将它当做礼物送给魏学洢,这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表达。个人的悲惨际遇与国家江河日下中,表达的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清风明月”自适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要想深化学生文言文学习,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进阶的方式,使问题设计具有目标意识,层次意识,牵引意识,创设意识,让学生带着目标理解运用,随着问题逐层评价,跟着引导深度关注,主动创设提高素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文言文深度学习有着促进作用,而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问题是能够决定小组合作深度学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月霞 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01.

[2]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216.

[3]林志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63-64.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