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红塔中学

教学教研课题研讨

名著教学“四导”“五读”法

发布时间:2021-04-19 15:07 栏目:课题研讨 发布单位:宜兴市红塔中学沈义军 点击量:2677 【公开】

内容摘要:名著教学往往处在学校语文教学的边缘地带,但名著阅读却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在进行名著教学时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了“四导”、“五读”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名著教学  “四导”  “五读”

个体的成长离不开阅读,民族的强盛离不开阅读,文化的传承更离不开阅读。古往今来,所有的人类思想的集大成者都把阅读当作了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对书籍作出了至高的评价。高尔基就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更把每年的423定为了“世界读书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书籍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互联网触角的日益发达,更是让书籍的阅读雪上加霜。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不少学生家长都对此忧心忡忡。于是要重视对名著的阅读,出现在了领导的重要讲话中,体现在了语文课本的编写中,呈现在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中,也出现在了多地的高考、中考的语文试卷上。很多语文教师自己开始阅读名著了,也开始注重对名著的教学了。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也自然走在了全国前列。江苏很多地区摸索出了名著教学的先进经验,值得大书特书。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中,也对名著教学作出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而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非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莫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既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文学名著毕竟是经过岁月的积淀而形成的全人类的精神成果。

为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名著教学,哪怕时间最紧,我也一定让学生读整本的书,绝不偷工减料,绝不越俎代庖。在名著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导”和“读”两字,分别从教师和学生层面开展教学。我始终认为,“导”与“读”是名著教学的双翼,只有两者兼顾,学生才会自由翱翔于文学的天空,充分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自己的人格。导,是读的前提;读,是导的目的。为了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读”落到实处,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自己的具体做法概括为:“四导”、“五读”。

一、“四导”

“四导”即以趣引导、以问促导、以法指导、以纲规导。

(一)            以趣引导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都是做一件事时兴趣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受外界的影响很大,也是普遍的热爱手机而漠视阅读。为了让他们对整本的名著感兴趣,激趣至关重要。不管是读《西游记》,还是读《水浒传》,读之前我都要吊足孩子的胃口后再让他们开始读。例如,读《水浒传》前,我是这样铺垫和渲染的:《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提出了“六大才子书”之说,《水浒传》被评为“第五才子书”,据说施耐庵在写武松打虎故事时,曾骑着一条长凳体会揣摩。这本书到底如何?你们想不想一探究竟?如果按照武艺高低,要你为一款《水浒》游戏设置人物分数等级,你能为梁山好汉重新排一下座次吗?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被点燃了。

(二)            以问促导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关键是设计的问题能否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能,那就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问题无关痛痒,不走心,那就只能形同虚设事倍功半了。我在进行《西游记》的导读教学时,设计了如下问题:孙悟空武艺高强,但为何戴上金箍后却如此不堪,动辄就要去搬救兵呢?既然有很多妖怪的本事胜过悟空,那他们为什么没有造反?既然天上的神仙有这么多宝贝可以降服悟空,那悟空大闹天空时,为什么这些神仙不出来帮助玉帝呢?孙悟空被封“斗战胜佛”去掉了金箍,他的本性会改变吗?我的这些“怪问题”让很多学生皱起了眉头。我知道我的目的可能已经达到了。在学生们阅读过程中,我会不断提出一些“怪问题”,我还会鼓励学生们也提出一些“怪问题”来考考自己的同学。这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也把阅读导向了深处。

(三)以法指导

阅读是有方法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而言,读整本的书不可能页页细磨张张精读,只能是该精读的地方精读,该略读的地方略读,该浏览的地方浏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本书中哪些地方是该重点读的。精读有精读的方法,或做摘抄,或写心得,或作批注,或交流讨论,应根据章节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方法的多样性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以纲规导

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它是有规矩的,这就是所谓的“纲”。那名著教学中教师的“导”有哪些规矩呢?首先必须尊重原著,不能无中生有、曲解误解、断章取义;其次必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放矢;再次必须能激发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去发现人性之美、批判人性之恶,培养学生正面的审美情趣。观音菩萨是否对孙悟空有好感,唐僧师徒四人中哪一个最符合现代女孩的择偶标准等问题虽然看起来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它庸俗,只是哗众取宠而已,不足取。

二、“五读”

“五读”即让学生读背景、读情节、读人物、读主旨、读态度。

(一)读背景

阅读文本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也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来阅读文本。这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优秀传统,也是一条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阅读研究法则。《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所处的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态?弄清楚这些问题,学生们才会读懂作者虚构小人国、大人国发生的故事是为了讽刺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作者吴承恩为什么要以神魔小说这样的形式来写这本书?他所处的时代又是怎样的?思考一下这些问题,是不是就可以透过作者看似荒诞的想象来审视作者的写作意图呢?因此,学生在读名著之前,最好能让学生的脑海里浮现作者这个人及他所处的这个社会。

(二)读情节

学生读名著最容易被吸引的往往是其中的情节。因此梳理、概括、复述故事情节往往是教师们所注重的。这确实也是把握文本内容的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者,对他们而言没有必要去索引去考证。能比较完整地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就已经很好了,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整本书的全貌,还能培养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

(三)读人物

文学名著对学生产生重要而长久影响的主要是其中的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西游记》中的白骨精、《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学生们只要接触,他们就会终生难忘。读人物,就是要读他们的故事,读他们的音容笑貌,读他们的喜怒哀乐,读他们的性格特征,读他们的社会关系,读他们的命运结局……读懂人物,往往就能读懂名著。因为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寄寓着作者的深厚而复杂的情感。

(四)读主旨

任何一部名著之所以会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理想的光辉、情感的光辉、社会批判的光辉。《童年》、《朝花夕拾》、《水浒传》莫不如此。

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这几本名著,学生喜欢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读懂。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要落实这样的课程理念,就必须对文学作品的主旨进行深刻的感悟,而这也是名著教学的难点所在。很多的文学名著,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已远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生们和作品之间有了一道藩篱。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析作品主旨时,不应端着架子说教,而应选择一些缺口突破这道藩篱。

例如,探讨《童年》这部作品的主旨时,可引导学生把阿廖沙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做一番比较,把阿廖沙的外祖母和自己的外祖母做一番比较,把阿廖沙在学校里的情况和自己在学校里的情况做一些比较,等等。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拉近小说中的人物和学生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们找到自己和小说人物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又例如,在探析《水浒传》的主旨时,我们是否可以把“官逼民反”“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稍微冷却一下,而把目光放在更鲜活的故事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李逵砍倒杏黄旗等故事不更形象地揭示了作者施耐庵的某些思想吗?小的切入口、生动的故事、跃然纸上的人物,学生们更感兴趣,更易主动地去探究。教师不要过多地冀求初中的学生能把名著的思想内涵准确全面地把握,这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是要求学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能窥豹之一斑就已很好了。

(五)读态度

文学名著中精华和糟粕共存。教师应提醒学生要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要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管任何人,都有他思想和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应站在我们的这个时间点来审视作家作品,既不苛求也不无原则地照单全收。《水浒传》表达了很强的民主平等反抗的思想,闪耀着耀眼的人性光辉,但其中糟粕也很多。《西游记》中美猴王的形象光彩照人,学生们很是喜欢,多有仿效者,但该人物身上的缺点有不少。教师需要在学生们阅读时反复提醒,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或开展辩论,以正视听。

“四导”、“五读”是我在进行名著教学时的具体做法,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同行们较多的肯定。事实也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管是有关名著阅读的知识竞赛,还是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得分,成绩都比较理想。据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因为习得了初中阅读名著的方法,更因为拥有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批判的思想,他们觉得在这方面上手比较快,比较轻松。我听了觉得比较欣慰。这些学生的经历告诉我:“四导”、“五读”的名著教学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联系电话:1391536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