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教师管理师德建设

微型学习项目:为“双减”作业设计导航

发布时间:2022-12-21 21:13 栏目:教师风采 发布单位: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点击量:6172 【公开】

【摘要】通过设计“微型学习项目”,打破教材壁垒,由诗转文,还原真实场景;由文转诗,滋养文学诗情。设置任务驱动,根植语用,生动复述故事;指导方法,精心打磨剧本;提供平台,倾情排演剧本,最终实现“减负”与“增效”并存。

【关键词】微型学习项目;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出台已经半年有余,此项政策承载着政府对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关切。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我们发现学习内容深化了,学习要求提高了,而作业负担却要减轻。这一“深”一“减”,似乎给每一位教师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做到“减负”不“减质”,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高度达成教学目标,成了当下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笔者注意到,设计作业时,在增强趣味性,注重差异性,设计弹性作业或菜单式作业,给孩子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等方面,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仅仅做到这些显然还不够。我们不能一味以降低难度来迁就学生,否则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将浅显化、怠惰化。

那么,怎样做到“减负”与“增效”并存,实现双赢呢?笔者做过一些尝试,即设计“微型学习项目”,促使学生带着兴趣,怀抱热情,向着目标去完成作业,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实践了语用,锻炼了能力,也增长了才干。

小学语文学科中“学习项目”,[1]是指以语文学科知识能力为中心,运用项目学习的思维,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活动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发展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微型学习项目”即形式多样、灵活运用、引课制宜,并可及时调整和反馈的“学习项目”。

一、打破教材壁垒,还原场景,滋养诗情

1.由诗转文,还原真实场景

每一套教材都凝聚着编者的智慧和心血。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时,不能刻板地照本宣科,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层面,而要根据现有教学内容,设计“微型学习项目”,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以期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原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文包诗”的课文,所谓“文包诗”,即依据古诗原意,发挥合理想象,用现代文来叙写古诗,高度还原诗中描写的场景,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比如苏教版五上《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

在学习统编版教材时,遇到合适的古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古诗改写成“文包诗”,以这样一种探究性学习项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与古诗来一个全方位的拥抱。

例如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一课《古诗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和《村晚》。“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些诗句把儿童天真、活泼、调皮、机灵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中儿童年龄与学生相仿,诗意浅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诗的兴趣较浓。学完这三首诗,教师安排了一个“微型学习项目”:选择其中的一首诗改写成短文。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画面感最强的《稚子弄冰》最受学生欢迎,通过改写,真实还原了稚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愉悦和碎冰时的懊恼。

改写完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和古诗对比着读一读,感受不同的文字表达式样所具有的不同魅力。学生总结出古诗的魅力在于“语言凝练,用词精当,音韵美妙,读来朗朗上口。”现代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浅显,描摹细致,生动具体,易于理解。”

2.由文转诗,滋养文学诗情

如果说由诗转文是带着学生从仙境来到凡间,那么,遇到合适的课文,我们不妨尝试引领孩子们将散落在文中的诗意浓缩再浓缩,提炼再提炼,来一次由文转诗的新体验。

初级版:改变形式

统编版中有许多富有诗意的散文,比如三下的《燕子》《荷花》等,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诗意,学习课文粗通大意后,即改变文章原有的格式,采用现代诗的形式重新呈现,孩子们眼前一亮,摇头晃脑地读起来,表情投入了,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

高级版:改变体裁

仅仅改变文章的形式,这样初级的“微型学习项目”虽屡试不爽,但是在短暂的惊艳之后,还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时,就需要教师继续设计更高要求的“微型学习项目”,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勾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学完统编版三下的《荷花》,可以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充分感受荷叶接天及荷花红艳。紧接着,引导学生尝试把《荷花》的第二自然段改成古体诗。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投入创作。第二天,一首首稚嫩但真切的小诗问世了。比如有个孩子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荷叶田田大如盘,荷花亭亭冒出来。骨朵饱胀欲裂开,白玉花瓣全展开。”还取了一个好听的诗题《咏荷》。

完成这个探究性学习项目后,学生在古诗与现代文之间走了一个来回,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原来古诗就是古人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古诗并非高不可攀,而写诗也不是登天的难事。学生消除了对古诗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学诗的意愿就更强烈了;学生增强了对古诗的亲近感和掌控感,写诗的兴趣就更浓郁了。

二、设置任务驱动,复述故事,排演剧本

1.根植语用,生动复述故事

复述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对整个语文学科体系来说,复述能力也是支柱之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统编版教材中,将复述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策略作了精心安排,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序列(见下图)

年级

要求

策略

一年级

说课文大意

借助关键词和插图

二年级

讲故事

借助插图、关键词和表格等,讲清起因、经过、结果

三年级

详细复述

变换人称,借助表格,绘制路线图等

四年级

简要复述

抓重要情节,提炼小标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六年级

创造性复述

变换角色和情节顺序,大胆想象

教师根据学情,分年级设计有正对性的“微型学习项目”。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安排的三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都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补充留白”、“变换人称”、“创意改编”、“调整顺序”等方法,并设计一项微型学习项目——我是民间故事的小小传承人。课内留出时间分批次复述,同时鼓励学生课外讲给身边的人听,打通课内外壁垒,充分锻炼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2.指导方法,精心打磨剧本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下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怎么表演课本剧”,只有短短一页,按“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三步走的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表演课本剧。如果仅用一节课的时间讨论讨论,那么教学过程就是纸上谈兵,教学目标就落空了,学生也必定一无所获。

怎样将悬于半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教师必须将这一学习项目进一步拓展、细化,具体分解成“选择课文→编写剧本→分配角色→熟悉台词→精心排练→登台表演”六个“微型学习项目”。其中,“编写剧本”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最考验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见识一下真正的剧本是什么样子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独幕剧。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剧本的基本格式和剧本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课文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呢?说明文、议论文肯定不行,写景、状物、抒情的散文也不合适,只有情节曲折生动,人物个性鲜明,矛盾冲突激烈的故事类课文才合适。

笔者曾组织学生改写过两篇课文,一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九色鹿》,另一篇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通过两次“微型学习项目”的体验,学生深刻认识到,故事的写作比较个性化,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而剧本的创作要充分考虑到被实现的可能性。剧本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极为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演员表演的主要依据。

3.提供平台,倾情排演剧本

剧本完工后,最好能经过排练将它搬上舞台。否则,学生会有一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失落感。“这一步就要获得学校的支持。我们城南实小的“博健”校本课程群涵盖五大课程体系,戏剧课程是其中的一个子课程。近五年来,学校每年都以五年级为基地举行“戏剧节”。这样,统编教材和校本课程就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新的“微型学习项目”应运而生——“我是小小戏剧人”。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化身为导演、场记、服装、舞美以及演员,煞有介事、兴致勃勃地去排演,将自己编写的剧本搬上舞台。

至此,“怎么表演课本剧”这一口语交际内容,通过多个“微型学习项目”的不断拓展,步步落实,已经完全融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剧本创作、舞台表演过程中,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领导才能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透过小剧场认识了大世界,真正领略到戏剧“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的妙处。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为学生减下过重的学业负担,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基于教材和学情,设计丰富多彩的“微型学习项目”,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科知识,发展科学素养。教师本身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必将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高效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杨柳.基于交际语境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J] .小学语文教师,2021(12):4-10.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街道人民南路209号     联系电话:13812566968